财产刑是指对犯罪者的财产利益进行剥夺的刑罚,主要包括罚金和没收财产两种形式。
罚金刑是指强制罪犯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国家支付一定金额的金钱作为刑罚。相比自由刑,罚金刑具有以下优点:一方面,可以给罪犯一定的惩戒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罪犯在关押中受到其他罪犯的不良影响。因此,罚金刑特别适用于处罚经济犯罪。目前,罚金刑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有代替短期自由刑的趋势。
罚金刑的判决一般由法院执行,执行时可以根据罪犯的财产状况和申请,决定一次性缴纳还是分期缴纳罚金。为了保障罚金的顺利缴纳,很多国家通常会先行关押罪犯,待罚金缴足后再予以释放。关押期间的时间可以适当抵免罚金数额。例如,美国法律规定:宣判罚金后,可以将罪犯关押至缴清全部罚金为止。如果关押时间相当于或超过易科监禁的时间,则视为罚金已由监禁代替,应释放罪犯。而日本法律则相反,要给罪犯筹集罚金的时间。根据日本法律规定,罚金在判决确定后的30天内,非经本人承诺不得执行拘押。
在罪犯拖欠、拒付罚金或无力缴纳罚金的情况下,各国立法都有一些变通的执行方法。主要包括:关押一定时间,促使罪犯尽早缴纳罚金;由法院判决易科监禁,即指定罪犯参加不剥夺自由的劳动,以劳动收入偿还罚金。如果罪犯遭遇灾祸,经济状况发生剧烈变化,无力缴纳罚金,法院可以酌情减免。
没收财产刑是指剥夺罪犯个人全部或部分财产,归国家所有的刑罚方法。一般由法院执行,没收财产的范围通常限于与犯罪有关的罪犯个人所有财产。有些国家规定只要是罪犯个人财产,无论与犯罪有无关系,都可以予以没收。为了确认没收物的所有权,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了一定的期限,公开宣告没收财产,并允许对财产持异议者提出所有权申请。
我国刑法中财产没收的法律规定。财产没收适用于国家安全罪和贪利性犯罪,目的是剥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经济基础。没收范围包括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并需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不得被没收。判决由人民法院执行,必要时可与公安机关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被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的罪犯,人民法院有权强制缴纳。如果罪犯因遭遇灾祸无法缴纳罚金,可以减少或免除。罚金应在规定的期限
罚金是一种强制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与其他刑罚方法相比,罚金作为一种财产刑,以剥夺犯罪人金钱为内容,有着显著的区别。罚金具有以下特征:与没收财产一
没收财产判决书的执行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执行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共同执行没收财产刑。罚金的执行需要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缴纳,如果不缴纳,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