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累犯的认定不需要前罪和后罪的罪名是一样或者不一样的,只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就会构成累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累犯的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累犯不得适用缓刑和假释,但并未规定累犯不能减刑。因此,即使是累犯,只要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的条件,仍然可以减刑。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以下期限:
在减刑程序方面,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如果未经过上述法定程序,则不得减刑。
我国刑法中关于累犯前罪执行完毕是否包含附加刑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只有当主刑和附加刑都执行完毕时,才能计算时间。同时,文章还涉及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的情况,以及特定犯罪无论何时再犯都被视为累犯的规定。
累犯制度的产生以重新犯罪现象的出现为前提条件,并且其内容一定程度上受重新犯罪态势变化的影响。因此可以说,累犯制度的现实基础,就是一定重新犯罪现象的存在。可能性不大,可以申请。累犯不可以判缓刑。四法域的民众都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公民,应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没有和解也是可以判缓刑的,只要不超过3年以上的处罚就行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
是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如果在犯罪的这样的才不够成累犯。按照刑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缓刑是有条件地暂缓执行原判的刑罚,缓刑考验期满,犯罪分子没有再犯新罪,实质上是没有被执行过刑罚,这样就缺少构成累犯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