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是刑事强制措施,不属于刑事处罚。因此,只有被刑事拘留而没有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并不构成累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行,将被视为累犯并应从重处罚。不过,过失犯罪和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除外。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累犯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拘留具有以下特点:
1. 有权决定采用拘留的机关一般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自侦案件中,对于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以及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犯罪嫌疑人也有权决定拘留,而人民法院则无权决定拘留。无论是公安机关决定的拘留还是人民检察院决定的拘留,都由公安机关执行。
2. 拘留只能在紧急情况下采用。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办理逮捕手续但需要立即剥夺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人身自由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拘留。如果没有紧急情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有时间办理逮捕手续,则不能先行拘留。
3. 拘留是一种剥夺公民自由的强制措施。与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相比,拘留的特点在于完全剥夺公民人身自由,而非仅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就剥夺公民自由而言,拘留与逮捕具有相似性,都属于羁押的一种,因此只有在确有必要时才能采用。
4. 拘留是一种临时性措施。拘留的期限相对较短,随着诉讼的进展,拘留必须及时变更,可以转为逮捕、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也可以释放被拘留的人。
5. 拘留的对象具有特定性。拘留只适用于法律严格规定的情形。
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和适用条件。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确保其按时到案。适用条件包括可能判处较轻刑罚、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等情形。被取保候审者需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刑事拘留的法律规定及律师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根据法律,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等,或者怀孕、患有严重疾病等情况。辩护律师有权代表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机关申请取保候审,并确保其合法权
中国刑事拘留期间亲属探访的法律规定。被刑事拘留的嫌疑人的亲属一般不能探视,但可以通过委托律师进行会见。律师会见需持有相关证件,且遵循特定规定。对于特定类型的犯罪案件,律师会见需经侦查机关许可。律师有权了解案件情况并提供法律咨询。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
监视居住期间的刑事拘留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违反规定且情节严重时可被拘留。被监视居住的人需遵守多项规定,如不得擅自离开住所、限制通信会客等,并需及时到案、不干扰证人作证等。若违反规定情节严重,可被逮捕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