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审判中,投案自首能否减刑以及减少多少年的刑罚并没有明确的数字规定,而是由法官根据自身的自由裁量权来决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自首情节,法院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法院可以决定减少犯罪行为的基准刑的40%以下。对于犯罪较轻的情况,法院也可以决定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甚至依法免除处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的行为是不会被从宽处罚的。
综上所述,投案自首虽然有可能减轻刑罚,但具体的减刑幅度以及是否减刑仍然取决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在面临刑事指控时,投案自首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并不保证一定能够获得减刑。被告人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咨询专业律师并遵守法律程序,以期获得更好的法律结果。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自首情节的轻重取决于自首的动机、时间
根据相关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我国《刑法》对减刑的法律规定是: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通缉的犯罪嫌疑有自首表现的,人民法院在量刑时,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
3月23日中午11时许,西宁发生一起驾车拒捕的恶性事件,据通报,人民街派出所民警在人民街口执行抓捕任务时,因嫌疑人拒捕,警方鸣枪示警,之后嫌疑人开车逃跑。警方敦促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除了“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的自首的犯罪分子外,对其他自首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