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立功的司法解释,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被明确规定为立功表现。然而,与协助抓捕相比,劝说和陪同同案犯自首的行为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在共同犯罪情况下,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可能导致同案犯拒不认罪、抵赖或推脱等情况的出现,从而增加了查证的难度和办案的司法成本。相比之下,劝说和陪同同案犯自首不仅省去了抓捕的环节,还能更快地查明犯罪事实。这种情况显然比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更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办案效率,符合立功的精神。因此,劝说和陪同同案犯自首应当被认定为立功行为。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
一般该怎么认定共同犯罪的立功,需要对抓捕同案犯起到了实际的协助作用。共同犯罪中同案犯的基本情况,包括同案犯姓名、住址、体貌特征、联络方式等信息,属于被告人应当供述的范围。公安机关根据被告人供述抓获同案犯的,不应认定其有立功表现。
2014年8月3日零时许,刚满16周岁的被告人张某伙同15周岁的陈某来到大庆泰康镇一鞋店实施盗窃,张某望风,陈某钻窗入室窃取现金3000元。15日2时许,同案犯陈某独自到老厨房饭店窃取一保险柜,并打电话给张某。张某在明知保险柜系盗窃所得,仍帮转移,并共同将保险柜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