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规之前,行为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可以被认定为自首。此时,行为人还未进入“双规”程序,符合一般自首的构成要件。行为人投案自首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悔罪心理,而非被迫接受调查,因此应当被认定为自首。
另外,如果行为人在被双规之后主动如实交代了纪检监察机构还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应当认定为自首。因为这种情况本质上也是一种“自动投案”,只是投案的场所和方式比较特殊。这表明行为人主观上有主动、全面交代问题的意愿。
被双规之后交代纪检监察机关已经掌握的问题,不能被认定为自首。行为人在双规之后往往不会主动开口交代自己的问题,而是要看看纪检监察人员已经掌握了多少证据,对于有证据无法抵赖的事实予以交代,而对于尚未掌握证据的事实则不提。或者纪检监察人员已经将行为人违法犯罪的事实全部掌握。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交代问题可能更多地是出于无法继续隐瞒不得不说的需要,而不是主观悔罪。此外,纪检监察机关已经花费了大力气去调查取证,在节约司法资源方面,行为人的如实供述也没有很大的意义。
如果将这种情况认定为自首,将违背公平原则。因为未经双规而直接进入司法程序的行为人在被动归案后,即使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犯罪事实,也只能被认定为“坦白”而不能认定是“自首”。被双规反而成了减轻处罚的一种手段,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双规又称为“两规”、“两指”,是中共纪检机关和政府行政监察机关所采取的一种特殊调查手段。双规一词出自《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中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1. 使用双规的机关:根据中纪委的相关政策解释,有权使用双规的机关只能是县级以上(含县级)纪检部门。
2. 双规适用的对象:中纪委对双规适用范围的要求也日益严格。规定是只能适用于党员,并且被采取双规的党员必须立案。也就是说,双规只适用于违纪且需要立案查处的党员。
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人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的行为。自首可以分为一般自首与特殊自首。
1. 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动归案不能认定为自首。
2.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隐瞒或编造供述不能认定为自首。
1. 主体必须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2. 必须如实交代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其他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被指控、处理的罪行以外的罪行,并且必须是还未被司法机关发觉的。
最高人民法院对于自首和立功的具体法律解释。首先定义了自首的条件,包括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其中,自动投案涵盖多种情况,如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或被规劝投案等。同时,文章还规定了如何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条件,包括犯数罪和共同犯罪的情况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及判决标准。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若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自首并从轻或减轻处罚。非法集资犯罪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前者扰乱金融秩序,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犯罪自首的要求及条件。犯罪分子需在犯罪事实未被发觉或已发觉但身份未确定等情况下主动投案,并彻底交代所犯的全部罪行。若犯罪分子能如实供述罪行并接受审查和裁判,包括匿名报案和交出赃物等情形,应认定为自首。此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服刑罪犯
交通肇事后的自动投案认定条件。根据《刑法》规定,肇事者需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才能被认定为自首。自动投案的表现形式包括多种情形,如主动报案、明知他人报案仍等待、在排查询问时主动交代、委托他人代为投案等。满足这些条件可以得到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