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认为,自首是指被告人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司法解释规定,一审判决前翻供的,不能认定自首。然而,这种观点和规定过于简单化。自首并非只是认罪态度的表现,而是主动、如实供述罪行的行为。
举例来说,如果被告人主动投案承认杀人罪,但无法提供具体的犯罪细节,我们无法确认基本事实,因此不会认定其自首。相反,即使被告人表现出认罪态度,但在主观上并不悔罪,只是出于无法逃避的形势,希望从宽处罚而主动供述,我们也不会因其缺乏真诚悔罪的态度而否认自首。
因此,自首的认定应该以被告人主动、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客观行为为依据,而不是仅以认罪态度为准绳。
自首是指被告人在犯罪后、归案前的一段时间内主动、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行为。被告人投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自首行为即告完成。因此,认定自首应以被告人在犯罪后、归案前的自首行为为依据,而不是以归案后的其他行为为准绳。
因此,被告人在自首行为完成后的翻供行为,不能改变其先前的自首行为的性质。
如果被告人投案自首使得悬案得以破案,并且案件能够顺利处理,那么应认定自首的价值已经实现,即使被告人之后翻供,也不会影响自首的认定。然而,被告人翻供的态度可能会降低对其从宽处罚的幅度。
如果被告人的翻供妨害了破案或审判的进行,说明其投案自首的价值还没有实现,此时就不能认定自首。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认定“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争议主要表现为被告人投案自首后辩解避重就轻,甚至在法庭上对其投案时的供述进行推诿或推脱罪责的解释。
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被告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因此,对于被告人在如实供述后作出避重就轻的辩解,只要其辩解不否定基本事实,不影响正确定案,仍然应当认定自首。
例如,被告人放火后主动投案,承认放火,又辩解主动熄灭过。从被告人自动投案的价值考虑,尽管其辩解可能有避重就轻之嫌,但并没有影响对其放火事实的认定。此外,被告人的自动投案也减轻了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负担。因此,应当认定自首。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
交通肇事后的自动投案认定条件。根据《刑法》规定,肇事者需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才能被认定为自首。自动投案的表现形式包括多种情形,如主动报案、明知他人报案仍等待、在排查询问时主动交代、委托他人代为投案等。满足这些条件可以得到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
传唤分为书面传唤和口头传唤。派出所通过电话进行治安传唤时,应当告知违法嫌疑人传唤的理由和依据,建议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如果接到派出所的电话,明确告知已涉嫌某某犯罪,然后直接去派出所并如实供述主要犯罪行为的,有认定为自首的余地。传唤违法嫌疑人接受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