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提供重要线索,并经查证属实后对案件侦破有重大帮助的,可以认定为立功。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的立功表现包括以下情况: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的重大立功表现包括以下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标准一般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等情形。
准立功与共同立功的含义及特点。准立功指的是因缺少某些立功要素而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行为形态,其积极意义和适用条件在于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共同立功指多个已归案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有利于社会行为的情况,我国法律尚未明确其情形,但实践中确实存
立功的定义和条件。首先明确了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且必须查清具体犯罪事实及查证属实后才能认定为立功。接着列出了不应认定为立功的几种情况,包括亲友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最后对重大立功的认定及立功的处罚决定进行了说明。对于具有立功情节的犯罪分子
立功表现的定义和法定条件,公安办案不构成立功行为。立功表现包括服刑罪犯的积极行为,如揭发犯罪、制止犯罪活动、生产科研创新等,可作为减刑或行政性奖励的依据。目的是鼓励罪犯积极改造,回归社会。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规范了职务犯罪中立功的认定条件和程序,明确了立功认定要求“查证属实”,并排除不合法的立功因素。对于重大立功中“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具体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