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只有当犯罪分子揭发的是共同犯罪以外的他人的犯罪,并经查证属实时,才能认定为立功。如果揭发的是共同犯罪行为,则不属于立功,而只是自首的必要条件。
如果行为人在犯罪后得知他人的犯罪事实,并且提供的线索不是利用工作之便得来的,而是在犯罪后才向司法机关检举揭发的,可以认定为立功。
在毒品案件中,上下线之间相互揭发的行为应认定为立功的一种特例。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自动投案后又逃脱,不能认定为自首。因为自首的成立是行为人主观恶性转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而立功是行为人犯罪后的一种独立有益于社会的行为,它一般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悔罪表现的关系不大。
帮助立功是指犯罪分子在他人的帮助下立功。在司法实践中,帮助立功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犯罪分子的亲属通过律师等合法会见渠道,将有关案件或案件线索传递给犯罪分子,后者予以检举揭发,司法机关根据此侦破其他案件或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另一种是犯罪分子在羁押场所与犯罪嫌疑人获得重要线索,以直接揭发或通过律师等会见渠道传给家属,让家属协助司法破案或捉拿要犯。
传统刑法理论主要研究自然人立功,但近年来形成了单位与自然人并立的新格局。因此,加强对犯罪单位立功的研究对于准确追究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伪造犯罪嫌疑人立功材料造成假立功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相关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包括徇私枉法罪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最高可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执行时间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执行死刑后,会通知下级人民法院进行执行,并要求在七天内完成。但出现特定情形如判决错误、罪犯重大立功表现或怀孕等,应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后,需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收受财物后退还或上交的法律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工作人员能及时退还或上交财物,将不被视为受贿行为。同时,该政策强调宽严相济的刑事处理原则,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对于自首、立功等情节明显的犯罪分子,依法从轻
贪污受贿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可以判处死刑。但若有自首、立功等表现,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构成贪污罪需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共财产,主观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