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协议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拆迁安置补偿事宜达成的民事协议。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以及房屋拆迁的行政法规、规章、拆迁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的规定,有效的民事协议受法律保护,而无效的民事协议则不受法律保护。
无效的拆迁补偿协议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所达成的协议因不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在经法律规定的机关确认后,自协议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拘束力。
造成拆迁补偿协议无效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拆迁补偿协议由不具备拆迁民事权利能力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订立,或由拆迁人与不在拆迁范围内的当事人订立,都将被视为无效。
如果被拆迁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其与拆迁人订立的拆迁补偿协议也将被认定为无效。
如果代理人超越了代理权限或者没有代理权限,所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将被视为无效。
如果拆迁补偿协议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应被认定为无效。
拆迁补偿协议的形式必须符合拆迁法律规范的规定。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拆迁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且对于依法代管的房屋,拆迁安置和补偿协议必须经过公证机关公证。
此外,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拆迁补偿事宜上的协商,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的规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拆迁协议应被确认为无效。
因此,在拆迁补偿协议的订立过程中,双方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协议的形式和内容符合法律要求。
甲方村与乙方公司之间关于土地征用的拆迁补偿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土地信息、征地补偿费用、用地手续办理、文件提供和协议份数等。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共同遵守执行。
国有企业代持非国有企业或自然人股权的合法性。根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三,代持协议合法有效的前提是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若股权代持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代持股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隐蔽性,为不希望
离婚调解书的法律定义及其效力问题。离婚调解书是法院调解双方基于离婚协议制作的法律文书,具有约束力并可强制执行。然而,一般情况下,离婚调解书的复印件是无效的。想离婚的当事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并在调解书生效后一定时间后再起诉请求法院判决离婚。离婚调解书的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包括转包协议的合法性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需经发包方同意,否则合同无效。但承包方有稳定非农职业或收入来源时,发包方无法定理由不得不同意。出租和转包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土地补偿权利仍归土地承包经营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