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重大立功的具体情形之一是犯罪分子揭发他人重大罪行,并经查证属实。
另一种重大立功情形是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并经查证属实。
重大立功还包括阻止他人的重大犯罪活动。
重大立功还可以表现为协助司法机关缉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
最后,重大立功还包括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突出表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由相应的负责人决定,具体如下:
在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申请复议一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也适用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条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两人作为辩护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的人包括:
但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对于被指定为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中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对于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准立功与共同立功的含义及特点。准立功指的是因缺少某些立功要素而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行为形态,其积极意义和适用条件在于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共同立功指多个已归案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有利于社会行为的情况,我国法律尚未明确其情形,但实践中确实存
立功的定义和条件。首先明确了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且必须查清具体犯罪事实及查证属实后才能认定为立功。接着列出了不应认定为立功的几种情况,包括亲友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最后对重大立功的认定及立功的处罚决定进行了说明。对于具有立功情节的犯罪分子
立功表现的定义和法定条件,公安办案不构成立功行为。立功表现包括服刑罪犯的积极行为,如揭发犯罪、制止犯罪活动、生产科研创新等,可作为减刑或行政性奖励的依据。目的是鼓励罪犯积极改造,回归社会。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规范了职务犯罪中立功的认定条件和程序,明确了立功认定要求“查证属实”,并排除不合法的立功因素。对于重大立功中“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具体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