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立功与一般立功的界限
时间:2024-04-01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当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相关机构查证后属实的,哪怕就算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了其他案件的,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嫌疑人的。以上这些行为都算立功行为。立功对犯罪分子来说无疑是利大于弊的行为。关于立功,这里我们要说的是重大立功与一般立功的界限问题。
重大立功与一般立功的界限
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
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对于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的认定标准有具体规定。当被检举揭发或被协助抓获的嫌疑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直辖市、自治区或全国有较大影响时,可认定为重大立功。
界限区分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之间的界限并不难区分。然而,在实践中,存在两种有疑问的情形:1. 被告人检举揭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应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但由于犯罪分子本身具有法定、酌定从轻的情节,实际上被判处有期徒刑。2. 被告人检举揭发了他人的一般犯罪事实,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后又发现并查证属实被检举揭发对象的其他重大犯罪事实。
认定立功属性的原则
为了判断立功的属性,可以结合以下两个原则:1. 以法定刑为准: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重大嫌疑人”和“重大案件”是指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而不是“依法应当”或者“实际”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在《意见》中明确表示:“被告人检举揭发或者协助抓获的人的行为应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但因具有法定、酌定从宽情节,宣告刑为有期徒刑或者更轻刑罚的,不影响对被告人重大立功表现的认定。”2. 以立功时为限:一方面,以立功时为限符合主客观相统一原则。被告人实施立功行为时对立功的主观认识以及实施的具体立功行为是认定立功的主客观要素;立功行为完成之后查证的任何事实都不是立功的客观要素,而且这些事实也不在被告人关于立功的主观认识范围内。因此,主客观相统一只能以立功当时为准。另一方面,以立功时为限是对功劳的奖励。从被告人实施立功行为到最后被认定为立功有一个时间段,而且立功对象,即被检举揭发或被协助抓捕的人的属性在查证属实之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可能从一般嫌疑人变为重大嫌疑人。因此,认定立功的属性应以立功当时被检举揭发或被协助抓捕的人是否属于重大嫌疑人为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立功与犯罪分级
犯罪立功的分级,包括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一般立功指犯罪分子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等行为,重大立功则指犯罪分子揭发重大犯罪行为等。不同级别的立功在刑法中有不同的处理规定,重大立功可减轻或免除处罚,而一般立功则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文章还强调了自首与
-
准立功与共同立功的含义
准立功与共同立功的含义及特点。准立功指的是因缺少某些立功要素而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行为形态,其积极意义和适用条件在于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共同立功指多个已归案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有利于社会行为的情况,我国法律尚未明确其情形,但实践中确实存
-
在法院审判阶段还可以立功吗
刑事案件在审判阶段立功的可能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审判阶段表现出立功行为,法院可以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法律依据包括自首和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因此,在法院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仍有机会通过立功表现影响自己的刑罚。
-
立功的定义和条件
立功的定义和条件。首先明确了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且必须查清具体犯罪事实及查证属实后才能认定为立功。接着列出了不应认定为立功的几种情况,包括亲友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最后对重大立功的认定及立功的处罚决定进行了说明。对于具有立功情节的犯罪分子
-
公安办案是否构成立功行为
-
最高法院、最高检发布关于职务犯罪立功的意见
-
立功认定申请的规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