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法律中,除了以下情况按照一罪处理外,其他情况均按照数罪进行并罚。
实质的一罪指的是在外观上具有数罪特征,但实质上构成一罪的犯罪形态。它包括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和继续犯。
法定的一罪指的是本应构成数个犯罪的情况,但由于某种特定理由,法律上将其规定为一罪的犯罪形态。它包括结合犯和惯犯。
判断的一罪,又称为裁判的一罪,指的是本来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情况,但由于其固有特征,在司法机关处理时将其视为一罪。它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
对于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根据犯罪行为所触犯的罪名,选择其中最重的罪名进行定罪和量刑,而不进行数罪并罚。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本质上都是数罪,想象竞合犯是一个行为触犯了多个罪名,但在处理时视为一罪,从一重处罚;牵连犯的手段行为、结行为、目的行为和原因行为分别触犯了不同罪名,但在处理时视为一罪,从一重处罚。
数罪并罚是指对犯有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根据各罪行分别定罪量刑,并按照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刑罚。数罪指的是一个人犯下了多个罪行。各国刑事立法对构成数罪的时间界限有所不同:有的规定发生在判决宣告之前,有的规定在判决确定之前,还有的规定在刑罚执行完毕之前。
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形式,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吸收原则以轻刑被重刑吸收为原则,但存在重罪轻罚的缺陷;并科原则虽然公平但可能导致刑罚过于严厉,执行困难;限制加重原则在坚持有罪必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处罚方式,但仍存在局限性,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及判决标准。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若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自首并从轻或减轻处罚。非法集资犯罪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前者扰乱金融秩序,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刑法第45条规定的刑期范围,包括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以下。还介绍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特殊情况,数罪并罚时的刑期限制以及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再犯罪的刑期计算。刑期的计算从判决执行之日起开始,若之前先行羁押,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
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是否能适用数罪并罚的问题。在中国刑法中,判决宣告以前犯几个罪或是判决宣告后在刑罚执行期间犯新罪都属于数罪并罚的范围。根据不同刑罚之间的关系制定了不同的并罚规则,如何确定数罪并罚的刑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数罪并罚的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