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是一种犯罪形态,可以表现为单一罪行或多次犯罪的多罪行形态。以下将对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和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盗窃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构成该罪。
盗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犯罪人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
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被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通常指的是动产,但也包括不动产上的附着物,如农作物、树木和建筑物上的门窗等。此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以构成盗窃罪的客体。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权通常指的是合法的所有权,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违禁品或犯罪分子非法占有的财物也构成盗窃罪。
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所谓窃取是指行为人违反被害人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第三人(包括单位)占有。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形式,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吸收原则以轻刑被重刑吸收为原则,但存在重罪轻罚的缺陷;并科原则虽然公平但可能导致刑罚过于严厉,执行困难;限制加重原则在坚持有罪必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处罚方式,但仍存在局限性,
关于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的刑期问题。姜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后又在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对于如何计算已执行和未执行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自刑满释放后至被拘留期间计算,另一种意见认为
刑法第45条规定的刑期范围,包括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以下。还介绍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特殊情况,数罪并罚时的刑期限制以及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再犯罪的刑期计算。刑期的计算从判决执行之日起开始,若之前先行羁押,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
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是否能适用数罪并罚的问题。在中国刑法中,判决宣告以前犯几个罪或是判决宣告后在刑罚执行期间犯新罪都属于数罪并罚的范围。根据不同刑罚之间的关系制定了不同的并罚规则,如何确定数罪并罚的刑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数罪并罚的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