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减刑的起始时间是指罪犯被执行刑罚一定时间后可以依法减刑的规定。减刑的间隔时间是指第一次减刑和第二次减刑之间应该相隔多长时间。
一般在执行一年半后可以依法减刑,而两次减刑之间应该相隔两年以上。
第一次减刑可以减少二至三年,而第二次减刑时,间隔时间不得少于两年。
可以根据前述规定适当缩短起始和间隔时间。
必须执行两年后方可减刑。
缓期执行期间不得减刑,而在缓期执行期满的时候可以减刑。
罪犯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后,有期徒刑的实际执行期限不得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期限不得少于十年;缓期执行死刑的实际执行期限不得少于十二年。
监狱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罪犯的减刑、假释提请进行办理。具体程序如下:
减刑、假释裁定一般由人民法院直接宣告,如有困难,可以委托罪犯服刑地人民法院或监所代为宣告。监所代为宣告应迅速及时。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过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在监狱等机构执行刑罚,并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假释,但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这一规定。
监狱减刑和假释的提请程序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程序缺少权力制衡,不符合公诉权启动审判权的理论。建议重构减刑假释程序,由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减刑假释的提请权,将审理方式改为个案审理和公开开庭审理,并赋予罪犯相应的权利。法院裁定应送达检察院并接受其监督,
防卫过当是否会导致死刑判决的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权益而采取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而防卫过当则指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防卫过当的情况,一般不会判
修订后的《》已经2013年8月2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11月23日起施行。第八条看守所对罪犯执行刑罚的活动依法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第二十六条看守所收到批准、决定机关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后,应当办理罪犯出所手续,发给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