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的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刑罚期间,如果能够认真遵守监规并接受教育改造,表现出真正的悔改态度或者有立功表现,就可以获得减刑。而有以下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犯罪分子,则应当减刑:
犯罪分子成功阻止他人进行重大犯罪活动。
犯罪分子向有关部门举报监狱内外的重大犯罪活动,并经过查证证实。
犯罪分子在科技领域做出了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
犯罪分子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了拯救他人而不顾个人安危。
犯罪分子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的过程中,展现出杰出的表现。
犯罪分子对国家和社会做出其他重大贡献。
减刑是指对原判刑期进行适当减轻的一种刑法执行活动。狭义的减刑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具备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行刑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广义的减刑则包括狭义减刑的范围,还包括死刑缓期二年、罚金、缓刑及因主刑减刑后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减刑。根据刑法第78条的规定,减刑分为可以减刑和应当减刑两种。可以减刑和应当减刑的对象条件和限度条件相同,只是实质条件有所区别。
刑法中关于羁押期限与刑期折抵的关系。羁押期限可折抵刑期,仅限于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羁押期限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具体折抵规定为管制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两日,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在特定情况下,如发现另有重要罪行等,羁押期限
刑事案件判刑五年的减刑流程和规定。执行机关需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交减刑建议书,并组成合议庭审理。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案件由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减刑申请需经过法定程序,包括审查材料、审理和裁定等。减刑裁定需及时送达给相关机关和罪犯本人。人民
被判管制后的权利与义务。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服从监管,且需获得批准才能行使言论等自由权利。他们还需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迁居需经过批准。同时,他们在劳动中应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
不同刑罚情况下剥夺政治权利的计算与执行规定。对于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对于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期限与管制期限相同;有期徒刑或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但不计入刑期;死刑或无期徒刑附加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