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减刑 > 职务犯罪判刑后如何减刑

职务犯罪判刑后如何减刑

时间:2024-08-30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2725
职务犯罪是刑事犯罪的一个重要内容,职务犯罪的主体一般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是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嫌疑人被判刑后,符合一定条件是可以减刑的,那么职务犯罪判刑后如何减刑?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职务犯罪判刑后的减刑机制

一、减刑的适用条件与限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职务犯罪分子在执行刑期期间,如果能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表现出悔改或者立功的行为,可以申请减刑。具体减刑的条件包括以下重大立功表现之一:
  • 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 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并经查证属实的;
  • 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 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的;
  • 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后的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以下期限:
  • 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 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 人民法院依照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二、职务犯罪的特征

职务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 犯罪主体的自我保护功能不断增强:职务犯罪是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权力的结果,犯罪分子在执行职务时往往以合法身份行事,避免受到阻碍。在犯罪过程中,他们将公权暗化为私权,通过欺骗领导和同行获得支持。犯罪后,他们利用职权地位对抗司法机关的侦破活动,增加了追诉难度。
  • 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易显露:职务犯罪是在单位内部实施的,侵犯的对象是国家或集体的公共财产,或者是行贿者为谋私利主动送财上门。由于不是直接侵害公民个人利益,外人不易了解犯罪内幕,也不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因此不容易被察觉和揭露。
  • 作案手段智能化程度高、隐蔽性强:职务犯罪分子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阅历,熟悉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情况,了解管理制度和机制中的漏洞。他们的行为越来越隐蔽,规避法律的手段越来越狡猾。有的表面上装扮成廉洁奉公的正人君子,实际上大肆收受贿赂;有的减少受贿次数,对不够斤两的薄礼不屑一顾,但对大额礼金和名贵物品却不拒绝;有的将行贿受贿行为伪装成亲朋好友间的礼尚往来,以掩盖实质,逃避法律制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过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在监狱等机构执行刑罚,并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假释,但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这一规定。

  • 重构减刑、假释的提请程序

    监狱减刑和假释的提请程序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程序缺少权力制衡,不符合公诉权启动审判权的理论。建议重构减刑假释程序,由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减刑假释的提请权,将审理方式改为个案审理和公开开庭审理,并赋予罪犯相应的权利。法院裁定应送达检察院并接受其监督,

  • 防卫过当杀了人会判死刑吗

    防卫过当是否会导致死刑判决的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权益而采取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而防卫过当则指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防卫过当的情况,一般不会判

  • 职务犯罪不允许减刑吗?

    职务犯罪是可以减刑的,但是减刑的条件是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的。对于判处终身监禁的职务犯罪分子,永远不得减刑。对职务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等罪犯,不积极退赃、协助追缴赃款赃物、赔偿损失,或者服刑期间利用个人影响力和社会关系等不正当手段意图获得减刑、

  • 职务犯罪减刑间隔期多久
  • 职务犯罪判刑后如何减刑
  • 职务犯罪五年减刑规定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