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判刑后如何减刑
时间:2024-08-30 浏览:5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职务犯罪是刑事犯罪的一个重要内容,职务犯罪的主体一般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是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嫌疑人被判刑后,符合一定条件是可以减刑的,那么职务犯罪判刑后如何减刑?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职务犯罪判刑后的减刑机制
一、减刑的适用条件与限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职务犯罪分子在执行刑期期间,如果能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表现出悔改或者立功的行为,可以申请减刑。具体减刑的条件包括以下重大立功表现之一:
- 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 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并经查证属实的;
- 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 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的;
- 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减刑后的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以下期限:
- 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 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
- 人民法院依照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二、职务犯罪的特征
职务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 犯罪主体的自我保护功能不断增强:职务犯罪是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权力的结果,犯罪分子在执行职务时往往以合法身份行事,避免受到阻碍。在犯罪过程中,他们将公权暗化为私权,通过欺骗领导和同行获得支持。犯罪后,他们利用职权地位对抗司法机关的侦破活动,增加了追诉难度。
- 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易显露:职务犯罪是在单位内部实施的,侵犯的对象是国家或集体的公共财产,或者是行贿者为谋私利主动送财上门。由于不是直接侵害公民个人利益,外人不易了解犯罪内幕,也不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因此不容易被察觉和揭露。
- 作案手段智能化程度高、隐蔽性强:职务犯罪分子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阅历,熟悉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情况,了解管理制度和机制中的漏洞。他们的行为越来越隐蔽,规避法律的手段越来越狡猾。有的表面上装扮成廉洁奉公的正人君子,实际上大肆收受贿赂;有的减少受贿次数,对不够斤两的薄礼不屑一顾,但对大额礼金和名贵物品却不拒绝;有的将行贿受贿行为伪装成亲朋好友间的礼尚往来,以掩盖实质,逃避法律制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件判刑五年如何减刑
刑事案件判刑五年的减刑流程和规定。执行机关需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交减刑建议书,并组成合议庭审理。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案件由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减刑申请需经过法定程序,包括审查材料、审理和裁定等。减刑裁定需及时送达给相关机关和罪犯本人。人民
-
无期徒刑的减刑条件和限度
无期徒刑的减刑条件和限度。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能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悔改或立功等行为,可获得减刑。重大立功表现包括阻止他人犯罪、检举犯罪、发明创造、舍己救人和对抗自然灾害等。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有限制,如无期徒刑减
-
精神病在牢里如何减刑
监狱中精神病罪犯的减刑问题。即使罪犯患有精神病,也不能单凭患病而减刑。减刑需符合《刑法》规定的条件,如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有立功表现等。对于不同刑罚,减刑后的刑期也有相应限制,不能少于规定期限。保外执行是另一种可能的选择,但需考虑病情的严重性
-
职务犯罪上交赃款罚金后怎么量刑
构成职务犯罪后,犯罪分子主动退还赃款或者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量刑时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符合第一款规定情形的,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时裁判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犯罪分子虽然不
-
职务犯罪判刑后如何减刑
-
监狱减刑假释名单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
职务犯罪五年减刑规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