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85条规定,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的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需要考察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是否有再犯新罪或发现漏罪的情况。如果在此期间内发现其再次犯罪或者之前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将视情况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
假释考验期还需要考察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是否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如果发现其有违反行为,将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根据刑法第83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的假释考验期为原判刑罚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即宣告假释时原判刑罚的剩余时期。
根据刑法第82条和第79条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执行机关应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
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收到假释建议书后,应组成合议庭对假释案件进行审理。审理过程中,将重点审查罪犯是否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对符合法定假释条件的,将裁定予以假释。
有期徒刑罪犯的假释考验期为尚未执行完的刑期,而无期徒刑罪犯的假释考验期为十年。
监狱机关执行国家刑罚的程序和职责,包括收监、减刑、假释等方面的内容。监狱负责监管和改造罪犯,对交付执行的罪犯进行身体检查,并严格检查其人身和携带物品。罪犯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可以减刑,符合法律条件可以申请假释。整个刑罚执行过程遵循严格的程序,以确保公正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第八十五条 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
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
刑法第83条规定的假释考试期:“被判有期徒刑的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被判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十年,假释考验期从假释宣告之日起计算。”《刑法》第八十五条规定: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