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是根据法定最高刑来确定的。具体划分如下:
经过五年后,不再追诉。
经过十年后,不再追诉。
经过十五年后,不再追诉。
经过二十年后,不再追诉。如果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也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刑法制定上述两种追诉时效例外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个意义:
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犯罪分子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应该主动投案、交待犯罪事实、配合司法机关侦破案件,并争取宽大处理。如果犯罪分子在这时逃跑或藏匿,就是公然对抗和挑衅,应该从严惩处。因此,对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犯罪分子,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刑法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犯罪人侵害了国家、集体、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只要在规定的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被害人可以在任何适当的时候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起控告,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案件一旦立案侦查,不受追诉时效限制,但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再追诉。对于不同等级的刑罚,有不同的追诉期限。特定情况下,如逃避侦查或被害人提出控告并被相关机关立案,追诉期限将不受限制。
刑事案件受理后立案的时限及相关内容。公安机关应在接到案件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三十日,特别重大案件可延长六十日。立案需满足事实条件即存在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法律条件即存在需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情况。另外,还介绍了辩护人的定义、职责和
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追诉时效的法律规定。对于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存在追诉时效期限,超过期限将不再追究刑事责任。但已立案侦查的案件不受时效限制,可以继续追诉。追诉时效从犯罪行为完成或终止之日起计算。设立追诉时效制度旨在有效实现刑法目的,维护社会秩序,调动
犯罪追诉时效的相关规定。按照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再追诉,具体期限取决于最高刑罚。追诉时效是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超出时效则不应再追究。计算追诉时效时,一般犯罪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连续或继续状态的犯罪则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