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逃罪的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
时间:2024-07-22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犯罪的犯罪行为是多种多种多样的,所以每种犯罪行为的犯罪是有所不同的。犯罪人所犯罪的严重程度也是具有一定的标准进行判定,量刑标准也是有所规定的。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叛逃罪的犯罪及其处罚的规定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罪的规定
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和当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特点而新增加的规定,本条共分两款。第一款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罪的规定。
根据本款规定,构成本罪的,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构成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必须是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境外叛逃的。这里所说的“履行公务期间”,主要是指在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期间,如国家机关出访的代表团、我国驻外使领馆的外交人员以及国家派驻国外进行公务活动或执行某项工作任务的人员等。对于那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离职到境外学习读学位的,则不属于“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是指违反规定私自离开岗位的行为。“叛逃境外”,是指同境外的机构、组织联络,由境内逃离到境外的行为;“在境外叛逃的”,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境外擅自不归国、投靠境外的机构、组织的行为。其中“境外”,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 必须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行为的。这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擅离岗位的行为,没有危害国家安全的,则不应按本条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本款的规定,构成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即实施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叛逃罪的处罚规定
本条第二款是关于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叛逃罪的处罚规定。
这里所说的“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在一定期限内只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的事项,包括绝密、机密和秘密三种。
本条第二款较第一款的规定有两点不同:
- 犯罪主体要宽一些,即国家工作人员。这主要是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秘密占很大比重的是科技、经济方面的秘密,而掌握这一部分国家秘密的人员,不一定全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这些人中有人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同样会给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
- 量刑上要更重一些。根据第二款的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第一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挪用公款罪的定义和分类
挪用公款罪的定义、分类及相关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公款挪用为个人使用或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根据犯罪类型和不同法律规定,挪用公款罪属于职务犯罪,受到刑法处罚。法律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刑罚标准,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等,对于挪用特定
-
私藏不能击发的枪支的刑事责任及量刑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刑事责任及量刑问题。私藏不能击发的枪支虽然危害性较小,但仍会受到刑事处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侵犯公共安全和国家办理制度。刑罚量刑方面,根据具体情况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者将
-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认定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认定问题,重点阐述了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与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教唆犯的区别,并详细说明了处罚原则及犯罪主体的相关规定。犯罪行为的认定不仅依据是否造成危害结果,还需查明行为目的和秘密谋划活动。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能成为犯罪主体
-
关于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及处罚的规定
关于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及其处罚的规定。构成此罪需满足行为人实施泄露军事秘密行为、违反保守国家军事秘密法规,且情节严重。处罚包括有期徒刑和拘役,战时犯此罪则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
挪用公款罪的量刑幅度及处罚方法
-
价格欺诈的定义与法律规定
-
叛逃罪的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