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犯本罪的人,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可以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可以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关于“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可以参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该解释,将诈骗公私财物的价值分别定为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即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各地法院和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具体的数额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如果诈骗数额达到上述数额标准,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可以依照刑法的规定从严惩处:
如果诈骗数额接近“数额巨大”或“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上述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也应当被认定为具有“其他严重情节”或“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对于诈骗数额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
对于诈骗近亲属财物的情况,如果近亲属谅解,一般可以不予以刑事处理。但如果确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应当酌情从宽处理。
对于未遂的诈骗行为,如果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目标,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应当定罪处罚。利用发送短信、拨打电话、互联网等电信技术手段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如果实施上述行为的数量达到上述标准的十倍以上,或者诈骗手段特别恶劣、危害特别严重,应当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如果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并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应当以共同犯罪论处。而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应当根据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于案发后查封、扣押、冻结的诈骗财物及其孳息,如果权属明确,应当发还被害人;如果权属不明确,可以按照被骗款物占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及其孳息总额的比例发还被害人,但已获退赔的应予扣除。如果行为人已将诈骗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转让给他人,并具有一定情形,应当依法追缴,但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不予追缴。
如果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以本解释为准。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条件,以及确定通关走私行为的依据。行为人通过假出口、假结转或利用虚假单证骗取海关核销,导致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可抗力导致的保税货物脱离监管不认定为走私犯罪。同时,文章还区分了
电影投资中的欺诈行为及法律应对措施。文章介绍了确认被骗事实并保留证据的方法,同时列举了电影投资中常见的欺诈手法,包括网络小程序欺诈、股票群骗局、联合出品公司欺诈和社交软件三方骗局。文章还引用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对欺诈行为进行了法律上的惩处说明。
诱导投资是否构成诈骗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利用虚假信息和数据诱导他人投资是诈骗行为,涉及诈骗罪的法律规定。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要求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文章还介绍了诈骗罪的其他特征,如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等。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之间的区别及网络诈骗的举报方式。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罪名,而电信诈骗是诈骗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遭遇网络诈骗时,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尽可能多地留存证据,同时向举报中心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打款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