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时绑架算绑架罪吗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是杀人行为在前的,绑架行为在后的,应该按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而不是按绑架罪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九条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影响绑架罪罪质轻重的事实要素分析
1.绑架手段。绑架罪作为侵犯人身权的犯罪,对被绑架人的人身自由进行实力控制是该罪的主要行为特征。理论上一般认为,绑架手段包括暴力、胁迫、麻醉等方法,实践中也出现了行为人利用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而采用诱骗等方式对其进行控制的情况。显然,行为人采用绑架手段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该罪的社会危害程度。一般而言,暴力的危害程度要大于胁迫,而胁迫的危害程度显然要大于诱骗,即使同为暴力,也存在程度的区别,有的暴力手段致人伤残,有的特别残忍,有的则仅造成轻微伤害,这些都是考察绑架罪社会危害程度的重要表征。
2.绑架后果。绑架罪的危害后果体现了该犯罪对法益造成的客观侵害事实,直接反映了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绑架罪的后果主要可以从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两个方面来考察:从人身损害方面看,绑架罪既可能造成被绑架人的重伤、死亡,也可能造成某种程度的轻微伤害,或者仅造成被绑架人精神上的恐惧,在特殊情况下,被绑架人对自己被绑架的情况不甚了解,限于一种认识错误的状态;从财产损害方面看,行为人通过绑架犯罪获取的“赎金”在数额上存在量的差别,既可能最终获取了数额特别巨大的“赎金”,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分文未得。除上述两个方面外,在“人质型”绑架犯罪中,行为人还可能提出一些有悖于法律、道德的不法要求,这些不法要求的实现程度,对绑架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有着重要影响。
3.绑架对象。绑架罪侵害对象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如,以老人、儿童、妇女作为绑架对象,与一般的绑架罪相比,其情节就显得更为恶劣,社会危害也就更大。因为老幼妇孺在社会观念中属于弱势群体,将这些人员作为绑架对象,不仅更有可能造成被绑架人伤亡,而且严重背离社会伦理道德,更应遭受谴责。此外,被绑架人特定的社会身份也会影响到绑架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如以外国使节、国际友人或者社会知名人士等作为绑架对象,社会影响就会更加恶劣,危害性也就更大。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案件一旦立案侦查,不受追诉时效限制,但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再追诉。对于不同等级的刑罚,有不同的追诉期限。特定情况下,如逃避侦查或被害人提出控告并被相关机关立案,追诉期限将不受限制。
虐待幼童行为的法律后果,包括虐待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标准和刑罚差异。对于虐待造成的死亡,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构成虐待罪或故意伤害罪等。在中国,虐待罪的刑罚相对较轻,法定最高刑为七年有期徒刑。同时,《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虐待被监护、看
活埋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问题。行为人明知活埋可能导致他人死亡而实施该行为,将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的刑罚严厉,包括死刑、无期徒刑及有期徒刑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遗弃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包括犯罪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不同。
实施家庭暴力可能触犯的刑法罪名及相应的处罚。家庭暴力行为可能涉及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和侮辱罪等。对家庭成员实施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如果情节恶劣,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被害人轻伤及以上的行为构成犯罪,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