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时故意杀人的犯什么罪
时间:2023-11-01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绑架罪与绑架时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绑架罪的构成与惩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持他人;二是基于财物以外的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绑架他人;三是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根据情节轻重,绑架罪的刑罚有所不同。对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情节较重的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而情节较轻的则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绑架时故意杀人罪的构成与惩罚
绑架时故意杀人罪属于绑架罪的一种从重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在绑架罪的基础上导致被绑架人死亡或被绑架人被杀害,犯罪嫌疑人将面临死刑的刑罚,并处没收财产。
绑架罪的行为构成
绑架罪的定义
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绑架罪的行为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行为
这种行为是指犯罪分子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犯罪形式是犯罪分子绑架他人后,控制其行动,并向其近亲属索要财物。
以其他目的为基础的绑架行为
这种行为是指犯罪分子基于财物以外的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例如,犯罪分子在抢劫作案后,劫持人质,并要求警方让其离开犯罪现场。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婴幼儿绑架行为
这种行为是指犯罪分子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主观上,犯罪分子故意绑架婴幼儿作为人质,并通过威胁和要挟来达到犯罪目的。这种犯罪目的可以是勒索财物,也可以是政治目的、个人目的或恐怖活动等。而如果以财物为目的,必须是通过强行索要财物的行为。绑架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的,既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利。根据以上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我们可以明确判断是否构成绑架罪,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法律惩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绑架之后杀人的法律定性
我国刑法中关于绑架后杀害被绑架者的法律定性。绑架并杀害被绑架者构成绑架罪,且属于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形,犯罪分子将被判处死刑。文章还介绍了绑架罪与非法拘禁逼取债务的区别,包括侵犯的客体、犯罪目的和侵害对象等方面的不同。
-
非法拘禁罪致人轻伤的定罪标准
非法拘禁罪致人轻伤的定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拘禁并造成受害人轻伤,需进行民事赔偿并受到相应刑事处罚。文章还详述了不同情形下非法拘禁的处罚标准,如涉及重伤或死亡等情况。此外,文章提及了非法拘禁的立案程序及立案标准,如持续时间、
-
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时效
故意伤害罪追诉时效的相关规定。依据刑法,追诉标准按法定最高刑确定,不同刑罚有不同追诉期限。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五年;更高刑期则对应更长的追诉期限。追诉期限可因案件立案后被告逃避侦查或审判、被害人提出控告而未立案等情况而延长。
-
聚众斗殴至对方轻伤的定罪标准
聚众斗殴的定罪标准,包括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与者的刑罚规定。文章详细说明了导致他人轻伤和重伤的不同情形,并指出聚众斗殴与故意伤害的区别在于犯罪动机。聚众斗殴通常是为了争夺权力地位或显示英雄形象而引发纠纷,而故意伤害则是有明确的伤害对象和伤害意图。临时
-
遗弃失能老人的法律后果
-
投毒致死的刑事责任及量刑
-
打架动了刀捅死了人如何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