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公民属于什么罪
时间:2024-11-25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绑架罪:构成要件和犯罪形式
绑架罪的客体
绑架罪的客体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健康、生命权利以及公私财产所有权利。犯罪行为人通过暴力、胁迫等手段对被害人实施绑架,直接危害被害人的生命和健康。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常常以危害被害者为威胁,迫使其家属交付赎金。在绑架过程中,被害人往往受到虐待、重伤甚至被杀害。还有一些犯罪分子在危害被害人之后再勒索财物。立法者将绑架他人的行为放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罪名中,强调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绑架罪实际上是旧社会中的“绑票”行为,新中国成立后已经绝迹,近年来又重新出现,并且呈现出发展的趋势,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有效打击这种犯罪行为,刑法将绑架行为单独列为罪名。犯罪对象包括妇女、儿童以及其他人。
绑架罪的客观方面
绑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绑架他人。暴力指的是行为人直接对被害人进行捆绑、堵嘴、蒙眼、装麻袋等人身强制或对被害人进行伤害、殴打等人身攻击手段。胁迫指的是对被害人实施精神强制,或对被害人及其家属以实施暴力相威胁。其他方法指的是除暴力胁迫以外的方法,如利用药物、醉酒等使被害人处于昏迷状态等。这三种犯罪手段的共同特征是使被害人处于无法反抗或不敢反抗的境地,将被害人非法绑架离开其住所或所在地,并置于行为人的直接控制之下,使其失去行动自由。法律只要求行为人具备绑架他人其中一种手段就构成本罪。
绑架罪的主体
绑架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关于已满14周岁但不满16岁的人是否应对本罪负刑事责任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这种犯罪的危害性特别大,凡是年满14岁并具有责任能力的人都可构成本罪。我们认为,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所列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但不满16岁的人,如果仅参与了绑架的行为,但未参与杀害、伤害被绑架人,没有实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该未成年人对这种绑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如果在绑架过程中实施了杀害或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被绑架人的行为,则应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绑架罪的主观方面
绑架罪的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扣押人质的目的。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他人是指采用暴力、胁迫或麻醉的方法,强行将他人劫持,以杀害、伤害或不归还人质为要挟,命令与人质有关的亲友在一定期限内交出一定财物,以赎回人质。这里的财物应从广义上理解,不仅限于金钱,也包括其他财产利益。绑架他人作为人质是指出于政治目的、逃避追捕或要求司法机关释放罪犯等其他目的,劫持他人作为人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人身侵权后应主张哪些权益
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到侵犯时,根据《侵权责任法》可以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包括因治疗和康复产生的费用、工作收入减少、残疾生活辅助具费、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同时,财产损失赔偿范围也包括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设施修复或折价赔偿等。最新资讯
-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限制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案件一旦立案侦查,不受追诉时效限制,但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再追诉。对于不同等级的刑罚,有不同的追诉期限。特定情况下,如逃避侦查或被害人提出控告并被相关机关立案,追诉期限将不受限制。
-
行政赔偿是否属于国家赔偿?
行政赔偿是否属于国家赔偿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种形式,涵盖了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损害赔偿。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了公民的这些权利,受害人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
-
赔偿方式
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物、恢复原状等。在确定受害人的损害程度后,以货币形式给予一定额度的赔偿。同时,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并造成精神损害时,还应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
单位犯罪罪名有哪些,刑法中哪些罪名有规定单位犯罪
-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
国家赔偿时效新法规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