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如何定罪免处
时间:2024-09-13 浏览:6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伪证罪的定罪免处条件
1. 构成犯罪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伪证罪的定罪免处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这是免刑制度适用的前提条件。
2. 犯罪情节轻微
其次,伪证罪的定罪免处要求犯罪情节轻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免刑制度适用的本质条件是犯罪情节轻微,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定为犯罪。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下列情形之一存在时,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案件应当撤销、不起诉、终止审理或宣告无罪:(一)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三)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四)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五)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六)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如果伪证罪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被认定为犯罪,或者犯罪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限,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或者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经死亡,或者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那么伪证罪的定罪免处将会适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伪证罪的量刑标准及定义
中国伪证罪的量刑标准及定义。伪证罪适用于刑事诉讼中,犯罪主体包括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重要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的行为,最高可被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罪具有其特殊性,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中也有所体现,但其定义与量刑标准因各国法律而异。
-
刑法中的伪证罪
我国刑法中的伪证罪,详细阐述了证人、鉴定人等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等行为将面临的法律处罚。同时,也介绍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相关罪行,强调只有在故意伪造证据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无意失实不属于伪造证据的范畴。
-
伪证罪的刑罚
伪证罪的刑罚规定。根据我国刑法,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等行为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罪的对象是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客体要件限于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
-
伪证罪的管辖问题
伪证罪的管辖问题。伪证罪的管辖以犯罪地法院为主,被告人居住地法院为辅。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被告人居住地包括户籍地和经常居住地。同时,最初受理的法院审判为主,主要犯罪地法院审判为辅。对于伪证罪的处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处以不同刑
-
伪证罪的辩护性质与证据要求
-
伪证罪的后果及其在法律中的认定
-
酒驾行为与伪证罪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