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渎职罪 > 滥用职权罪主观是明知吗

滥用职权罪主观是明知吗

时间:2024-09-08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5749
在很多的滥用职权的案件中的话,一般涉及到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对于国家的财产损失达到了重大地步,那么对于这种犯罪行为,主观方面是明知吗?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

故意性

滥用职权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滥用职权的行为会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间接故意

根据司法实践,对于危害结果持间接故意的情况比较常见。这意味着行为人虽然没有直接的意图去侵害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但他们明知自己的滥用职权行为可能会导致这种结果的发生,却故意选择继续进行滥用职权的行为。

利益动机

无论行为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滥用职权,还是为了他人利益滥用职权,都不影响滥用职权罪的成立。这意味着无论滥用职权的动机是什么,只要行为人故意逾越职权并导致重大损失,都可以构成滥用职权罪。

滥用职权罪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或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侵吞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行为。这一罪名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滥用职权、逾越职权的行为涉及不按或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并且这种滥用职权行为导致侵吞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后果的发生。

结论

滥用职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滥用职权行为会导致重大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滥用职权动机不影响罪名的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或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侵吞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商标注册、管理和复审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

    商标注册、管理和复审工作中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包括诉前证据保全的条件、裁定和执行、担保及解除措施等,同时强调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滥用职权或从事商标代理业务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

  •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的辩护词

    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的辩护内容。文中介绍了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并指出XX区价格认证中心的《价格评估报告书》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同时李XX出售国有资产的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最终请求法院依法宣告李XX无罪。

  • 国家对于滥用职权可请律师吗

    国家对于滥用职权的案件中当事人可以请律师进行辩护的问题。律师在滥用职权案件中扮演辩护角色,帮助当事人进行无罪或罪轻辩护,并处理相关程序事宜。相关法律知识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规定了滥用职权罪的情形及应予立案的情形。

  • 渎职侵权犯罪罪名的分类

    渎职侵权犯罪罪名的分类,包括滥用职权类犯罪、玩忽职守类犯罪、徇私舞弊类犯罪、侵权类犯罪以及泄露国家秘密类犯罪五大类。每类犯罪都详细列出了具体的罪名,如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徇私枉法罪等。这些罪名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违反规定造成的

  •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刑罚规定
  • 玩忽职守的刑事责任
  •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