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无罪的人,包括根本上无违法犯罪事实的人、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人,以及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不应追究的人。使他受追诉是指对无罪人员进行侦查、起诉、审判等刑事诉讼活动,而实际上无罪的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为了徇私徇情。
有罪的人是指构成犯罪并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是指故意包庇使其不受侦查、起诉或审判,包括全部或部分犯罪事实和情节。此外,故意违背事实真相,违法变更强制措施或放任不管,导致犯罪嫌疑人逃避刑事追诉,以及提供虚假材料和意见,或故意作虚假鉴定,严重影响刑事追诉活动等行为,都构成该罪。
枉法裁判是指有罪判无罪、多罪判少罪、无罪判有罪、少罪判多罪或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等情况。与前两种情况不同,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只有刑事审判人员才能实施这种行为。
涉嫌徇私枉法罪的行为包括:
对明知是无罪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其他违法手段,以追究刑事责任为目的进行立案、侦查、起诉、审判。
对明知有罪的人,采取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其他违法手段,故意包庇使其不受立案、侦查、起诉、审判。
在立案后,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不采取强制措施、中断侦查或超过法定期限不采取任何措施,或违法撤销、变更强制措施,导致犯罪嫌疑人脱离司法机关侦控。
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或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的判决、裁定。
徇私枉法罪的客观表现,包括对明知无罪的人进行追诉、对明知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以及刑事审判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徇私枉法罪侵犯的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司法工作人员应当严格依法办事,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渎职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具体介绍了滥用职权罪和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以及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构成要件。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导致他人实施犯罪行为,将可能构成犯罪,并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滥用职权是否属于监察委管辖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滥用职权罪是监察委有权管辖的范围之内的。监察委作为监察机关,对行使公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包括滥用职权行为。监察委有权对滥用职权行为进行调查、审查和追究责任,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
回避制度在司法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法律规定。该制度旨在保证案件公正审理,避免权力滥用和徇私枉法。通过回避制度,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能摆脱关系干扰,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执法。此外,回避制度有助于杜绝不正之风,维护法院和法官的公正形象,建立健康的组织人际关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