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军人违反职责罪 >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

时间:2024-08-03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5976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军人。具体而言包括下列三类:

第一类: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军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军人包括以下人员:

  •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一部分,也采取兵役制,武警部队的官兵在服役期间享有军籍,履行军职。现役军人从公民被兵役机关正式批准入伍之日起始,至其为部队批准退役、退休、离休或被除名、开除之日为止。在军人服役期间犯军职罪而在退役、离役之后才发现的,在没有超过追诉时效的情况下,仍应按本类犯罪处理。

第二类:战时预备役人员

战时预备役人员是指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根据《兵役法》的规定,预备役人员在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也可成为本类犯罪的主体。

第三类:其他军内在编职工

其他军内在编职工主要是指执行军事任务的其他军内人员。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客观方面

军人违反职责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军人职责、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行为。所谓违反军人职责,是指行为人不遵守国家有关军事法规命令、条例等所确定的具体职责。

这些职责有些是针对每个军人的、普遍性的职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7条规定“现役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命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有些是针对特定种类的军人作出的具体的规定,如《战斗条令》、《舰艇条令》、《飞行条令》等。

所谓危害国家军事利益,是指行为人违反军人职责的行为导致了对国家军事利益的侵害。

军人违反职责的行为既可以表现为作为,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前者如逃离部队罪、阻碍执行职务罪,后者如遗弃伤员罪、玩忽职守罪。也有的犯罪既可以由作为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构成,如战时违抗作战命令罪、逃避、拒绝军事义务罪。

法定的时间、地点是本类犯罪中某些犯罪构成的必要客观条件,如“战时”、“战场”是某些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因素。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军人违反职责罪及相关知识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相关罪名及其定义,包括虐待俘虏、私放俘虏、战时残害居民等罪名。同时,文章还涉及了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等,并详细说明了应予立案的情形。摘要强调了对国家军事利益的危害以及保密规定的重要性。

  • 刑事简易程序下的缓刑判决

    刑事简易程序下的缓刑判决。文章介绍了缓刑的适用条件、考验期限、缓刑期间的规定以及缓刑的处理情况,特别是针对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特别缓刑规定。在刑事简易程序下,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判处缓刑,并在考验期限内遵守相关规定。根据不同情况,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可

  • 逃离部队罪构成要件

    逃离部队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犯的是国家的兵役制度,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且情节严重。其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现役军人、文职干部、士兵等,且必须是故意违反规定,出于直接故意构成。无论行为人的动机和目

  • 关于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所列案件的管辖范围的通知

    1986年3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为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贯彻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之规定,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

  • 军人犯法如何处置
  •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
  • 军人违反职责罪侵犯的客体是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