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客体是军事秘密的安全。根据我军的保密规定,军人必须遵守保密守则,包括不泄露秘密、不携带秘密、不在私人书信中涉及秘密、不使用普遍邮电传递秘密以及不在非保密场所阅办、谈论秘密等。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这些规定,导致军事秘密被无关人员知晓,从而危及军事秘密的安全。这将对国防和军队的安全与利益造成严重危害。尽管我国刑法第398条已经规定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但由于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侵害的客体是军事秘密的安全,犯罪主体又是军人,为了加强对军事秘密的特别保护,所以专门规定了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
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是指违反国家颁布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施行办法,中央军委制定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以及解放军各总部和各军、兵种制定的保密规章等。根据这些保密法规,我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保密制度。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可以防止泄露事件的发生,保障军事秘密的安全。相反,违反保密法规可能导致军事秘密被泄露的严重后果。因此,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与违反保密法规密切相关。只有违反了保密法规,才可能出现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的结果。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有多种表现方式,从口头陈述泄密到计算机网络泄密等。无论哪种形式,只要故意使军事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晓,或者使军事秘密超出限定的接触范围而无法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晓,都属于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在故意泄露军事秘密时,泄密行为通常由行为人直接实施,例如口头告知他人军事秘密的内容,将涉及军事秘密的文件交给他人阅读等。这些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有的是将军事秘密的内容告知他人,有的是将军事秘密的载体(如文件、照片、图纸、磁带、磁盘等)交给他人。
根据本条规定,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的行为除了需要具备以上构成要件外,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所谓情节严重一般包括以下情况:机要、保密人员或其他负有特殊保密义务的人员泄密;出于恶劣的个人动机或为达到非法目的泄密;出卖军事秘密;战时泄密;执行特殊任务时泄密;泄露重要或大量军事秘密;利用职权强迫他人违反保密规定造成泄密;因泄露军事秘密造成严重后果且未报告或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等。
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犯罪主体是所有军人,即《刑法》第450条规定的人员。这既包括对军事秘密负有特殊保密义务的军人(如机要、通信、保密人员等),也包括所有了解军事秘密的普通军人,无论他们是通过职务活动了解军事秘密还是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军事秘密。
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保密法规,会导致泄露军事秘密的危害结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为了炫耀自己,有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还有的是为了讨好他人。无论犯罪动机如何,都不影响构成泄露军事秘密的主观故意。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认定。该罪侵犯的是军情报告秩序,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隐瞒、谎报军情的行为会对作战造成危害,涉及故意掩盖真实军事情况或报告不真实情况的行为。犯罪主体主要是担负报告军事情况任务的特定人员。
违令作战消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害的是军人参战秩序,表现为行为人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其主体为指挥人员,主观要件则是直接故意。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如获取大量的或者重要的军事秘密,造成重大损失的。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是指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泄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对军人非法获取军
从这三种犯罪构成要件的相互关系看,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和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的构成要件是为境外窃取、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构成要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