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司法解释 > 关于印发《关于本市办理部分刑事犯罪案件标准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本市办理部分刑事犯罪案件标准的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5-01-02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6552

沪检法[2008]143号:关于本市办理部分刑事犯罪案件标准的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结合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安状况,现就本市办理部分刑事犯罪案件的标准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一、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 死亡1人以上
  2. 重伤3人以上
  3.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0万元以上

二、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 死亡1人
  2. 重伤3人以上
  3.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
  4. 造成居民受灾10户以上,且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30万元以上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 死亡2人以上
  2. 重伤5人以上
  3. 死亡、重伤5人以上
  4.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0万元以上
  5. 造成居民受灾10户以上,且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0万元以上

三、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消防责任事故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造成严重后果”:

  1. 死亡1人
  2. 重伤3人以上
  3.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40万元以上
  4. 造成居民受灾10户以上,且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0万元以上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后果特别严重”:

  1. 死亡2人以上
  2. 重伤5人以上
  3. 死亡、重伤5人以上
  4.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20万元以上
  5. 造成居民受灾10户以上,且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80万元以上

四、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

  1. 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1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3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0万元以上
  2. 决定不报、谎报事故情况或者指使、串通有关人员不报、谎报事故情况,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
  3. 在事故抢救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
  4. 伪造、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藏匿、毁灭遇难人员尸体,或者转移、藏匿受伤人员,致使不能及时有效开展事故抢救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1. 导致事故后果扩大,增加死亡3人以上,或者增加重伤10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300万元以上
  2. 采用暴力、胁迫、命令等方式阻止他人报告事故情况,导致事故后果扩大

五、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数额在30万元以上并占其出资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六、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七、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个人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行贿数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八、刑法第一百六十五条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九、刑法第一百六十六条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1. 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
  2. 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不满50万元,同时致使有关单位停产、破产
  3. 致使3家以上有关单位停产、破产
  4. 造成特别恶劣影响的

十、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1. 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
  2. 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占注册资本百分之六十以上

十一、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1. 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
  2. 致使3家以上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
  3. 造成特别恶劣影响的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1. 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0万元以上
  2. 致使3家以上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
  3. 造成特别恶劣影响的

十二、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1. 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0万元以上
  2. 致使3家以上国有公司、企业停产或者破产
  3. 造成特别恶劣影响的

十三、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高利转贷罪

个人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十四、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情节”:

  1.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万元以上且案发前仍不能归还的
  2. 多次欺骗金融机构的
  3. 因欺骗金融机构受到行政处罚后又欺骗金融机构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1.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且案发前仍不能归还的
  2. 采用的欺骗手段特别恶劣的

单位犯罪的标准为自然人犯罪标准的2倍。

十五、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

  1.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750户以上的
  2.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
  3. 引起群众集体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十六、刑法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一款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

伪造、变造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总面额在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伪造、变造国库券或者国家发行的其他有价证券,总面额在3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十七、刑法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二款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伪造、变造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总面额在1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十八、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违法发放贷款罪

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数额在15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造成重大损失”;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属于“造成特别重大损失”。

单位犯罪的标准为自然人犯罪标准的2倍。

十九、刑法第一百九十条逃汇罪

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单笔或者累计数额在1500万美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二十、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

  1. 挥霍集资款,或者用集资款进行违法活动,致使数额较大的集资款到期无法偿还的
  2. 因非法集资受到行政处罚后又继续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
  3. 向50人以上非法集资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1. 挥霍集资款,或者用集资款进行违法活动,致使数额巨大的集资款到期无法偿还的
  2. 向250人以上非法集资的

二十一、刑法第二百零二条抗税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

  1. 冲击税务机关,严重干扰税务机关正常工作的
  2. 侮辱、报复税务人员的
  3.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二十二、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假冒注册商标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1. 假冒注册商标1000件以上的
  2.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国际影响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1. 假冒注册商标5000件以上的
  2. 造成特别恶劣的社会影响、国际影响的

二十三、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专利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1. 假冒专利的手段、动机恶劣的
  2. 假冒专利的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十四、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

  1. 使用卑劣的手段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
  2. 多次在公开场合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

二十五、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数额较大”:

  1. 个人诈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
  2. 单位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数额巨大”:

  1. 个人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
  2. 单位诈骗数额在30万元以上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1. 个人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
  2. 单位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

二十六、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条第一款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数额较大”:

  1. 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50张以上
  2. 票面数额在5000元以上
  3. 非法获利数额在2000元以上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数额巨大”:

  1. 伪造、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500张以上
  2. 票面数额在5万元以上
  3. 非法获利数额在2万元以上

单位犯罪的标准为自然人犯罪标准的5倍。

二十七、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

抢劫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二十八、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数额较大”:

  1. 盗窃数额在2000元以上
  2. 入户盗窃数额在1000元以上或者扒窃数额在800元以上

盗窃数额在1500元以上、入户盗窃数额在800元以上或者扒窃数额在600元以上,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

  1. 教唆未成年人盗窃的
  2. 服刑或者劳教期间盗窃的
  3. 缓刑、假释考验期内或者监外执行期间盗窃的
  4. 因盗窃被刑事处罚(包括免于刑事处罚)后两年内又盗窃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盗窃“数额巨大”:

  1. 盗窃数额在2万元以上
  2. 入户盗窃数额在1万元以上
  3. 扒窃数额在8000元以上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

盗窃罪

数额特别巨大

盗窃数额在1.6万元以上、入户盗窃数额在8000元以上或者扒窃数额在6000元以上,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情节严重的主犯;
  2. 盗窃金融机构的;
  3. 流窜作案,情节严重的;
  4. 盗窃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的;
  5. 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6. 累犯的;
  7. 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8. 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

数额特别巨大

盗窃国家二级文物1~2件或者三级文物3件以上的。

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其他发票250份以上的。

诈骗罪

数额较大

诈骗数额在4000元以上,或者诈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50份以上,或者其他发票100份以上的。

数额巨大

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诈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500份以上,或者其他发票1000份以上的。

数额特别巨大

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者诈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5000份以上,或者其他发票10000份以上的。

抢夺罪

数额较大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在500元以上的。

数额巨大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其他严重情节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不满5000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 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
  2. 利用行驶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抢夺的;
  3. 以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取款人为抢夺目标的;
  4. 抢夺残疾人、年满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5. 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的。

数额特别巨大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

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在2万元以上,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 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
  2. 利用行驶机动车、非机动车抢夺的;
  3. 以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取款人为抢夺目标的;
  4. 抢夺残疾人、年满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5. 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的。

聚众哄抢罪

数额较大

聚众哄抢数额在4000元以上的。

其他严重情节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 组织30人以上参与哄抢的;
  2. 哄抢一般军用物资的;
  3. 哄抢一般文物的;
  4. 哄抢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的;
  5. 哄抢急需的生产资料的;
  6. 哄抢三次以上的。

数额巨大

聚众哄抢数额在4万元以上的。

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 组织150人以上参与哄抢的;
  2. 哄抢重要军用物资的;
  3. 哄抢珍贵文物的;
  4. 哄抢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 哄抢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导致公司、企业停业、停产的;
  6. 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的。

侵占罪

数额较大

侵占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

数额巨大

侵占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

其他严重情节

侵占数额不满20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 侵占残疾人、老年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财物的;
  2. 侵占灾民、移民、受救助对象财物的。

职务侵占罪

数额较大

职务侵占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数额巨大

职务侵占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

挪用资金罪

挪用本单位资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 数额在2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 数额在3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挪用特定款物罪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1. 挪用特定款物价值在5万元以上的;
  2. 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3. 不满上述数额标准,但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特别严重困难的。

敲诈勒索罪

数额较大

敲诈勒索数额在3000元以上的。

数额巨大

敲诈勒索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

其他严重情节

敲诈勒索数额不满3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 一年内敲诈勒索3次以上,或者一次向3人以上敲诈勒索的;
  2. 对残疾人、老年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敲诈勒索的;
  3. 导致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故意毁坏财物罪

数额较大

故意毁坏财物价值在5000元以上的。

数额巨大

故意毁坏财物价值在5万元以上的。

寻衅滋事罪

情节恶劣

随意殴打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 致人轻伤的;
  2. 多次殴打他人或者殴打多人的;
  3. 聚众、持械殴打他人的;
  4. 殴打老人、孕妇、未成年人、残疾人的;
  5.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3000元以上的;
  6. 引发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的;
  7. 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 致人轻伤或者两人以上轻微伤的;
  2. 多次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或者追逐、拦截、辱骂多人的;
  3. 聚众、持械追逐、拦截、辱骂他人的;
  4. 追逐、拦截、辱骂老人、孕妇、未成年人、残疾人的;
  5.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3000元以上的;
  6. 引发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的;
  7. 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的。

窝藏、包庇罪

情节严重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 窝藏、包庇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爆炸、贩毒、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刑事犯罪分子,且被窝藏、包庇的犯罪分子可能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
  2. 窝藏、包庇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的;
  3. 窝藏、包庇犯罪分子3人或者3次以上的;
  4. 窝藏犯罪分子6个月以上,或者窝藏、包庇行为致使犯罪分子负案在逃6个月以上的。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以其所对应的盗窃、抢夺、诈骗等行为构成犯罪的数额为标准。

买脏自用的,以2万元为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

非法组织卖血罪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 非法组织卖血三次以上的;
  2. 非法组织卖血五人次以上的;
  3. 非法获利数额在3000元以上的。

协助组织卖淫罪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

  1. 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威胁手段协助组织他人卖淫,造成被组织者轻微伤以上后果的;
  2. 协助组织未成年人卖淫的;
  3. 协助组织明知是有性病的人、孕妇卖淫的;
  4. 造成被组织者重伤、死亡的;
  5. 协助组织他人卖淫10人次以上的;
  6. 多次协助组织卖淫的;
  7. 协助组织卖淫中兼有多种协助行为的。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1. 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3人次以上的;
  2. 引诱、容留、介绍未成年人卖淫的;
  3. 引诱、容留、介绍明知患有性病的人、孕妇或者哺乳期妇女卖淫的;
  4. 利用职权或者从属关系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
  5. 因卖淫、嫖娼或者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被行政处罚,又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

  1. 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10人次以上的;
  2. 引诱、容留、介绍未成年人卖淫3人次以上的;
  3. 引诱、容留、介绍明知是患有性病的人、孕妇、哺乳期妇女卖淫3人次以上的;
  4. 利用职权或者从属关系引诱、容留、介绍卖淫3人次以上的;
  5. 引诱、介绍他人到境外卖淫或者引诱、容留、介绍境外人员到境内卖淫的。

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

为他人提供书号、刊号、版号出版音像制品100张(盒)以上,或者书刊200册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传播淫秽物品罪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

  1. 向他人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等300人次以上的;
  2. 因传播淫秽物品被行政处罚三次以上,仍向他人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等出版物的;
  3.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1. 组织播放淫秽电影、录像等音像制品15场次以上的;
  2. 因组织播放淫秽电影、录像等被行政处罚三次以上,仍组织播放淫秽电影、录像等音像制品的;
  3.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组织播放淫秽电影、录像等音像制品30场次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

挪用公款罪

数额较大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 数额在1万元以上,进行赌博、嫖娼等非法活动的;
  2. 数额在3万元以上,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归还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

  1. 数额在10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 数额在20万元以上,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归还的;
  3. 数额虽然不满20万元,但有多次挪用、手段恶劣、严重影响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等情形的。

数额在20万元以上,在一审宣判前未能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行贿罪

刑法中的数额标准及其法律后果

情节严重

根据刑法的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为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1) 行贿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

(2) 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行贿数额不满10万元;

(3) 向10人以上行贿,或者向3人以上行贿且行贿数额不满10万元;

(4) 向3人以上的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或者向上述人员行贿数额不满10万元。

如果行为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万元以上,将被认定为“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情节特别严重

根据刑法的规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为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 行贿数额达到30万元以上;

(2) 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行贿数额不满30万元;

(3) 向3人以上行贿且行贿数额不满30万元;

(4) 向10人以上的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或者向上述人员行贿数额不满30万元;

(5) 如果行为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0万元以上。

私分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数额达到50万元以上,将被认定为“数额巨大”。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

滥用职权行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 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轻伤10人以上,或者轻伤15人以上;

(2) 导致20人以上严重中毒;

(3) 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5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不满5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250万元以上;

(4) 造成公共财产或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10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不满10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500万元以上;

(5) 不满前述3、4项两项数额标准,但3、4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10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不满10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500万元以上;

(6) 造成3家以上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

(7) 多次弄虚作假,不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不报、缓报、谎报情况,导致重特大事故危害结果继续、扩大,或者致使抢救、调查、处理工作延误。玩忽职守行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 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8人以上,或者重伤6人、轻伤10人以上,或者轻伤20人以上;

(2) 导致40人以上严重中毒;

(3) 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75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不满75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500万元以上;

(4) 造成公共财产或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15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不满15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5) 不满前述3、4项两项数额标准,但3、4项合计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150万元以上,或者合计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不满150万元,但合计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6) 造成5家以上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产一年以上或者破产。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为被认定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1) 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数额达到50万元以上;

(2) 上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指使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数额达到50万元以上;

(3) 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不满50万元,但具有索取、收受贿赂或其他恶劣情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15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不满15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750万元以上,将被认定为“造成特别重大损失”。

其他规定

本文中的数额标准以人民币计算,特别规定除外。本文中的“以上”包括本数;本文中的“不满”指接近数额标准且已达到该数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货币指可在国内市场流通或兑换的人民币和境外货币,货币面额以人民币计算。对于发生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的上述犯罪案件,可根据本文另行制定标准。本文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如与今后颁布的司法解释或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联合会签的办案规定相抵触,按司法解释或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联合会签的办案规定执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法律规定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法律规定,明确了其主体范围及犯罪行为特征。犯罪行为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将受到相应刑罚。在界定主体范围时,需注意不仅限于企业职工的范畴,还包括其他相关人员。同时,在适用法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 服刑期间的生活费问题

    服刑期间的生活费问题,指出服刑人员无需缴纳生活费,并详细阐述了监狱为服刑人员制定的生活规范,包括起床、个人卫生、着装、卫生清洁、餐饮、集体行进等方面的规定。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服刑人员的健康问题和与警官的沟通方式,以及劳动规范,如参加劳动、遵守劳动纪律

  • 作弊行为的法律后果

    国家考试中作弊行为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组织作弊、情节轻微的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作弊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同时,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等行为也会被处罚。帮助他人作弊和出售考试试题答案等行为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作弊行为会破

  • 非法采矿罪的司法解释

    非法采矿罪的司法解释,详细阐述了违法行为的界定、定罪处罚、破坏性采矿罪的界定及其定罪处罚等内容。同时,对于鉴定和认定破坏性的开采方法以及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数额进行了规定。对于多次违法行为的处理、单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地区标准的确定也进行了明确的说明

  • 公司是否能起诉职务侵占行为
  • 信用卡诈骗罪立案标准的解析
  • 两高出台司法解释规制云盘涉黄行为,12月1日起施行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