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案被分为重大案件和特大案件两类。
重大案件包括以下情形:
特大案件是指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案件。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禁或者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非法拘禁,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发生非法拘禁案件情况的通报》,各地公安机关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不得受理经济纠纷案件,严禁非法干预经济纠纷案件的处理。
当公安机关遇到投诉时,应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但不得随意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在明确案件性质后,应立即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对于以绑架、扣押人质等方式逼还债务、非法拘禁他人的案件,公安和检察机关要严格依法查处。特别是对于冒充公安、司法人员非法拘禁他人的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办,以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利。
同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一旦发现正在发生的非法拘禁案件,应立即设法解救出人质,并采取必要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引渡条件。引渡请求需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和刑罚要求,且引渡涉及的犯罪必须在中国法律和请求国法律中均构成犯罪。同时,对于具有刑事管辖权且正在对被请求引渡人进行刑事诉讼的情况,可以拒绝引渡。此外,还考虑了人道主义因素。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