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地法院、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情况,确定具体的数额标准。
根据盗窃行为的不同情形,可以认定为“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同时,对于具有一定情节的盗窃行为,可以按照规定的百分之五十确定为“数额较大”。
对于在两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情况,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根据被盗财物是否有有效价格证明,可以确定盗窃数额。如果没有有效价格证明,可以委托估价机构进行估价。对于盗窃的外币,可以按照汇率折算成人民币。对于盗窃的电力、燃气、自来水等财物,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量进行推算。
对于盗窃的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可以根据票面数额和应得的收益进行认定。如果已经兑现,可以按照兑现部分的财物价值计算盗窃数额。
对于具有本解释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的盗窃行为,可以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同时,对于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并且数额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可以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对于盗窃数额较大但情节轻微,并且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一定情节的情况,可以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必要时,可以由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对于偷拿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财物的情况,如果获得谅解,一般可以不认定为犯罪。如果追究刑事责任,应当酌情从宽处理。
对于盗窃国有馆藏文物的情况,根据文物的不同级别和数量,可以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对于盗窃民间收藏的文物,可以根据盗窃数额进行认定。
对于偷开他人机动车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导致车辆丢失,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如果偷开机动车作为犯罪工具使用后非法占有车辆,或者将车辆遗弃导致丢失,可以将被盗车辆的价值计入盗窃数额。如果偷开机动车作为实施其他犯罪的工具使用后非法占有车辆,或者将车辆遗弃导致丢失,可以同时以盗窃罪和其他犯罪数罪并罚。
对于盗窃行为并造成财物损毁的情况,根据破坏性手段的使用和是否构成其他犯罪,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果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并造成其他财物损毁,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如果盗窃行为后故意毁坏其他财物构成犯罪,可以以盗窃罪和其他犯罪数罪并罚。如果盗窃行为未构成犯罪,但损毁财物构成其他犯罪,可以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
对于盗窃未遂的情况,如果盗窃目标是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珍贵文物,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单位组织、指使盗窃的情况,根据刑法的规定,追究组织者、指使者和直接实施者的刑事责任。
对于判处罚金刑的情况,根据盗窃数额确定罚金的数额。
本解释发布实施后,废止之前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对于与本解释不一致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以本解释为准。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我国法律对于打伤受重伤的人导致其死亡,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规定。文章中提及了认定故意杀人罪时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竞合、与暴力犯罪致人死亡的联系、安乐死的定性处罚问题以及自杀案件的定性处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