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审判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对第一审刑事案件进行审判的职权范围。具体来说,审判管辖涉及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即确定哪个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进行审判。
刑事案件审判管辖包括职能管辖和审判管辖两个方面。对于自诉案件来说,人民法院的职能管辖和审判管辖是一致的,即审判权的具体落实。而对于公诉案件来说,职能管辖和审判管辖涉及侦查权、起诉权和审判权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能管辖和法院的审判管辖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的不同阶段。职能管辖是公安司法机关在案件受理阶段的第一次分工,而审判管辖则是案件进入实质处理阶段后的第二次分工。
其次,职能管辖并不一定引起审判管辖,因为有些案件在侦查或审查起诉阶段就终结了,不进入审判程序,因此也不涉及审判管辖的问题。
再次,刑事诉讼中关于人民法院的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专门管辖的原则和标准,同样适用于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这意味着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在立案侦查上的权限划分既要与人民法院的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专门管辖相对应,又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侦查活动的特点。
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分工即为级别管辖。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四级,级别管辖解决了四级法院之间的第一审管辖分工。划分级别管辖考虑了以下因素:
案件性质越重大,所涉及的社会关系越复杂或敏感,或者可能判处的刑罚越重,就越应由相应较高级别的人民法院管辖,以确保掌握政策和法律界限,保证审判质量。
案件的复杂程度和处理难度通常与其社会影响的强度和范围成正比,因此,管辖法院的级别一般应与此保持一致。
刑事诉讼法对四级法院的管辖范围作了原则性规定,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灵活性,使人民法院能够灵活解决实践中的特殊问题。
立案管辖,也称为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分。立案管辖解决的问题是哪类刑事案件应由公安司法机关的哪个机关立案受理。具体来说,包括确定哪些刑事案件不需要经过侦查,而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审判;哪些刑事案件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哪些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立案管辖主要根据以下因素进行划分:
(1) 公安司法机关的性质和诉讼职能。
(2) 刑事案件的性质、案情的轻重和复杂程度等。
审判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审判管辖解决的问题是某个刑事案件由哪个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进行审判。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起诉的案件应根据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因此,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应与各级人民法院管辖审理的案件范围相适应。明确审判管辖范围也相应地确定了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
除了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之外,刑事案件的管辖体系还涉及其他具体管辖内容。这包括案件移送、案件管辖异议、案件的再审、案件的上诉等。
刑事诉讼中的级别管辖问题。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时,其权限分工有明确规定。基层法院管辖普通刑事案件,中级法院管辖反革命案件等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及外国人犯罪的案件。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分别管辖重大刑事案件。司法实践中,检察院公诉案件可
刑事案件中的级别管辖与专属管辖问题。各级人民法院有各自的职权范围,在确定案件管辖权时需综合考虑。对于专属管辖案件,如我国缔结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犯罪及外国人对我国犯罪等,由特定法院管辖。同时,上级法院可审判下级法院管辖的案件,也可根据下级法院请求移送案
刑事诉讼中的案件分类和管辖问题。指出了不适合由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存在的问题,包括调查取证困难、难以保护国家利益等。同时,讨论了公安机关、法院和检察院之间在案件管辖上的矛盾,原因是分工不明确和案件的复杂性。实际操作中,存在职能管辖错误的现象。
刑事诉讼中的级别管辖问题。级别管辖主要依据犯罪的性质、罪行的轻重和可能判处的刑罚、案件的涉及面和影响的大小以及各级人民法院的地位和工作负担来划分。不同级别的人民法院管辖不同的刑事案件,以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合法和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