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对原诉讼法规定的公、检、法三机关的职能管辖作了修改,调整了公、检、法职能管辖条款的次序,明确了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侦查或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围。
根据《决定》第十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这首先明确了公安机关是专门负责刑事案件侦查的机关,刑事案件一般应由公安机关侦查。为适应特殊部门和查处特殊犯罪的需要,有关法律规定,一些特定案件或特殊部门发生的刑事案件应由专门的机构管辖。如军队保卫部门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国家安全机关负责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的侦查等。
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主要限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的犯罪,通过对个案的立案侦查加强对执法的监督。人民检察院主要直接受理以下几类案件:
1. 贪污贿赂犯罪:包括国家工作人员贪污案、贿赂案、挪用公款案、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隐瞒不报境外存款案等。
2. 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包括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体罚虐待人犯、泄露国家机密案等。
3.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等四种案件。
4. 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另外,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时,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这类案件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2)案件影响重大,危害严重,有关部门不予查处或不便查处;(3)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对于一般的案件,如果存在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的现象,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有关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如认为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1)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2)在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案件的范围上主要使用了类罪范畴,如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等,表明人民检察院主要管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几类犯罪;(3)肯定了人民检察院对特定个案的直接立案侦查权,有利于加强执法监督。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自诉案件,即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的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自诉案件包括:
1.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和遗弃案等。
2.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这类案件一是犯罪情节轻微,二是被害人要有证据证明。
3.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这类案件原属于公诉案件,由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而允许被害人作为自诉案件直接向法院起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告状难”的问题。
自诉案件审理的期限以及相关规定。对于被羁押被告人,审理期限在受理后两个月内宣判,最长时间不超过三个月;未被羁押的被告人则在六个月内宣判。对于公诉案件,审理期限同样为两个月内宣判,但特定情况下可延长。此外,文章还涉及管辖变更和补充侦查案件的审理期限计算
刑事诉讼中地域管辖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首先指出了上级检察院指定下级检察院审查起诉案件存在的问题,包括指定管辖与法律规定不明确、违背地域管辖规定等。接着分析了上级人民法院将下级人民检察向下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指定另一下级法院审判的问题,如剥夺了上级
刑事案件的定义及其相关要素与特点。刑事案件涉及侵犯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经国家立案侦查、审判并施以刑事制裁。其构成要素包括时间、空间、相关人、行为和物品要素。案件特点表现为直接侵害形态、存在犯罪现场、因果联系复杂多样以及具有阶段性与突发性。此外,刑事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具体内容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关于管辖、犯罪地的确定以及管辖地的确定等方面的内容。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未提起公诉的轻微刑事案件等。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对于利用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