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申请管辖权异议的主体:除被告人之外,还应包括被害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等。
2. 提起管辖权异议的时间: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对提起管辖权异议的时间作出相应限制,即在法庭调查之前提出。
3. 提起管辖权异议的理由:一般认为,提起管辖权异议需要具备法定理由才能成立。
4. 提起管辖权异议的形式:应采取向法院提交申请书的书面形式。
5. 提起管辖权异议的效力: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提起的管辖权异议必须予以受理,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裁定。
6. 提起管辖权异议的证明责任:申请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并应达到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
7. 管辖权异议裁决的效力:当事人如果对法院的管辖权异议裁决不服,可在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8. 管辖权异议的范围:除了审判管辖外,还应包括侦查管辖。
被害人是刑事案件的受害者,虽然对犯罪者的刑事追究由国家进行,但刑事诉讼的结果与被害人能否获得物质赔偿和精神抚慰紧密相关,被害人也是刑事诉讼当事人之一,也有权对刑事诉讼提出管辖权异议。
无论是民事诉讼法或者刑事诉讼法,均没有规定开庭后几日内应当下达判决,只是规定了案件的审理期限;审结期限,是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
诉讼可以提起管辖异议的主体为各方诉讼参与人,包括原告方、被告方及第三人,而刑事诉讼的参与人范围比较广,故可以提起管辖异议的主体范围也较广。管辖权异议的客体,是指当事人可以对何种类型的法院管辖提起异议,表示反对受诉法院对案件的管辖。行政管辖权异议的客体
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的管辖权异议制度,但该项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一直没有涉及。笔者认为应该根据我国刑事诉讼的现实,结合相关国家或地区合理、成熟的经验,建立起,从而保证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