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有同案犯没有被抓拿归案的情况,如果已经归案的人员符合取保候审条件,是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不过,这会增加取保的难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一)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产生社会危险的;
(三)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会产生社会危险的;
(四)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
对于共同犯罪,我们可以根据以下规则进行认定:
1.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被认定为主犯。
2.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被认定为从犯。
3. 起主要作用的指的是在共同犯罪中直接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其行为是导致犯罪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或者在事前拉拢、勾结他人,提起犯意,出谋划策的教唆犯。
起次要作用或辅助作用指的是:
(1) 虽然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对整个犯罪的预谋、实施和完成起到的作用不大;
(2) 只为共同犯罪的实施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帮助,例如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目标、排除犯罪障碍、监视警戒、转移赃物等。
4. 应根据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区分主犯和从犯。如果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一致或相当,则都被认定为主犯。
5. 在共同犯罪中,如果多名被告人相互推卸罪责,其他证据又无法确定他们之间的地位和作用大小,应认定他们在共同犯罪中起同等作用,不分主犯和从犯。
虚假诉讼罪是否能取保候审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虚假诉讼罪,如果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处以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并且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虚假诉讼的认定和管辖,包括认定标准和管辖流程。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某些条件下可取保候审的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若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或符合其他特定条件如疾病、怀孕等,可允许其取保候审。申请取保候审需由被羁押人或其代理人提出,并由公安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情形。根据法律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情节严重等的犯罪嫌疑人无法申请取保候审。同时,文章还列举了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几种情形,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
根据中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如果对方拒不执行法院的判决或裁定,情节严重的,可以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可以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单位犯罪的情况,单位可以被判处罚金,并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