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确定与资产计价是会计学中的两大中心内容。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是一定时期企业经营活动和其他事项的结果。前后两期所有者权益净额相比之差,反映企业的损益。同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不断地取得营业收入,为此要设置一些收入费用类账户,定期地总结账簿听记录,将营业收入和相关的成本、费用配合起来,加以比较,确定企业在一个时期内的经营活动是盈是亏,这就是“利润确定”过程。资产计价和利润确定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因此,确定利润可采用两种方法,即资产负债表法和损益表法。两者的方法不同,但结果应当一致。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其特点是: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然后,倒挤出利润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看点一:降低并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我国自199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双轨制”模式,在施行之初对中国吸引外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这种内外有别的税收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内外资企业不平等的税率待遇已给内资企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阻碍内资企业的生存发展。如出现了“假外资”现象,国内企业携资本到国外注册公司,再通过这家公司返回国内投资,从而享受到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外资优惠政策。
新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税率从33%变为25%,内资企业的负担降低了,并获得和外资企业一样的税率,可以从源头上削弱内资企业的谋惠动机。商务部长薄熙来在两会期间表示,“两税合一”对各种类型的企业会产生不同影响,但建立一个公平合理开放的市场环境,对大家都有利。此外,证券研究机构的专家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所得税负担将明显减轻,中国股市整体投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看点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优惠体系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政策,调整后对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家支持扶持的产业和企业会更加有利,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得到税收优惠,对鼓励自主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加强节能降耗等国家产业政策将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有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凡是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三十二条还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专家指出,今后,开发区跟全国所有地区一样,只有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才能获得税收优惠。
第 2 页看点三:鼓励企业回报社会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九条)。这比最初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草案所规定的10%的比例还提高了两个百分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说:“这体现了中国进一步鼓励公益性捐赠,通过税收手段推动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意识和决心。”
看点四:环保节能可享受税收减免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所作的投资,或在节能环保项目上的所得,今后可享受税收上的减免。《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十四条还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法律咨询合同的印花税问题。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法律咨询合同不在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内,因此无需为法律咨询合同支付额外的印花税。当事人在签订法律咨询合同时,无需考虑印花税的支付问题。
无形资产在当前和未来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提升公司价值中的关键作用。随着公司全球化和知识密集型资产的发展,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公司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以超过会计计量的方式增加公司价值,了解内部知识产权对业务的影响是量化这种价值的关键。公司通
法院系统为提高案件结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发放债权凭证的方式结案,确立再申请执行制度,并督促被执行人及时履行债务,以保护当事人权益。浙江法院系统实践债权凭证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司并购的不同形式,包括整体收购目标公司、收购目标公司资产和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整体收购需注意目标公司的负债情况,资产收购需注意是否存在抵押或出售限制,股权收购可能导致控制权和经营变化。律师在并购中需分析各种形式的利弊和法律责任,并帮助确定最佳并购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