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罪监外执行可以吗
时间:2024-11-20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不断的遭到破坏,尽管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为了后代着想人们就开始关注环境的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出台了政策,那么污染环境罪监外执行可以吗?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污染环境罪的缓刑和保外就医执行
一、污染环境罪的监外执行情况
环境污染罪可以根据以下两种情况进行监外执行:1、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适用缓刑的情况;2、在服刑期间因患病,申请保外就医的情况。
二、环境污染罪的客观要件
环境污染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和大气排放危险废物,造成环境污染,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1、实施本罪必须违反国家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以及国务院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或命令。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以及《放射防护条例》、《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等一系列专门法规。2、实施排放、倾倒和处置行为排放是指将各种危险废物排入土地、水体、大气的行为,包括泵出、溢出、泄出、喷出、倒出等;倾倒是指通过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载运工具,向土地、水体、大气倾卸危险废物的行为;处置是指以焚烧、填埋或其他改变危险废物属性的方式处理危险废物或将其置于特定场所或设施并不再取回的行为。3、必须造成环境污染,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本罪属于结果犯,行为人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根据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进行认定。如果该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则构成本罪。否则,不能以犯罪论处。至于“严重后果”的标准是什么,需进一步解释。可参考国家环境保护局1987年9月10日发布的《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规定以及国务院1989年3月29日公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确立了以下基本原则: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反之,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人体健康损害会制约经济的发展。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是基于环境污染与危害的特性而确立的。环境污染一旦发生,一般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不少环境要素遭到破坏后,要恢复正常极为困难,有的甚至是不可恢复的。因此,要以预防为主。环境污染引起的某些疾病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发病后难以根治。环境受污染和破坏后,治理和恢复的代价很高。为了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程度,仅仅对新污染进行“防”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对已有的污染与破坏进行积极治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监视居住的法律要求
新刑事诉讼法下监视居住的法律要求。监视居住是一种为保证侦查、起诉工作进行的强制措施,由人民检察院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适用情形包括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等特定情况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及案件特殊需要或羁押期满而案件
-
监外执行新刑法的规定
新刑法对于监外执行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如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不会危害社会等。无期徒刑罪犯在符合特定情况下也可暂予监外执行。监外执行的决定由法院做出并需报相关机关批准,确保罪犯的保外
-
监视居住与刑期折抵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监视居住与刑期折抵的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每天监视居住可折抵刑期;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的,每两天监视居住可折抵一天。被监视居住者需遵守多项规定,如未经批准不得离开住处、不得与他人通信等。违规情节严重者可被逮捕或
-
有前科的能不能判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的相关问题。监视居住是一种强制措施,目的是保证侦查、起诉工作的顺利进行。适用情形包括患有严重疾病的人、怀孕或哺乳妇女等。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无法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的犯罪嫌疑人,也可以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并由相关机关
-
监视居住的执行地点
-
累犯有重大疾病的情况监狱收吗
-
罪犯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