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王某向某县某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材公司)购买钢材。因缺少资金,王某向水利电力建筑安装公司(以下简称安装公司)经理李某借款,并向李某出具借条。同年7月26日,李某指使公司财务人员办理电汇13.194064万元(含税金)至建材公司支付王某的钢材款。建材公司开具发票给安装公司,李某指使公司财务人员将该发票做帐成公司某项工程款支出。2006年案发后侦查机关才将该笔款项从王某处追回。
本案的焦点是被告人李某的行为是构成挪用公款罪还是贪污罪?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均属于职务兼财产型犯罪,两者主体均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犯罪客体上侵犯的均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和公共财物的物权。如何区分二者,一直是司法实务中的疑难问题。本文认为,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点:
(一)犯罪对象不同:挪用公款罪的对象仅限于公款;贪污罪的对象是公共财物,既包括公款,又包括公物。
(二)犯罪主观故意不同:挪用公款罪以非法占用为目的,即暂时性地使用,准备日后归还。贪污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行为人意图永远的非法占有公共财产。贪污实现了财物所有权的转移,而挪用公款并没有转移财物的所有权,只是暂时占有公款,以达到使用和收益等目的。
(三)犯罪客观方面不同:贪污罪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利用自己职权范围内主管、经营公共财物的权力和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采取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而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客观表现是行为人利用其主管、经营公共财物的便利条件,实施了擅自将公款挪作私用的行为。贪污是通过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达到目的的,而挪用公款一般都为擅自私用公款,没有、也不必要采用贪污所实施的手段。
法律咨询合同的印花税问题。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法律咨询合同不在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内,因此无需为法律咨询合同支付额外的印花税。当事人在签订法律咨询合同时,无需考虑印花税的支付问题。
公司不再运营后必须注销的重要性。不注销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包括法人代表被列入黑名单、增加财务成本和涉税风险、影响出行和消费、影响子女报考公务员和贷款购房等。因此,公司应尽早进行注销,减少潜在危害。如不便于自行办理,可寻求专业代理公司协助完成注销。
法院系统为提高案件结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发放债权凭证的方式结案,确立再申请执行制度,并督促被执行人及时履行债务,以保护当事人权益。浙江法院系统实践债权凭证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被收购公司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按评估价格冲减固定资产,购买法下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资产差异的来源。文章还通过A公司与B公司的案例,详细说明了会计处理的步骤。折旧的会计处理在并购企业的固定资产处理中非常重要,需参考平时的折旧做账经验,但又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