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间能折抵刑期吗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
(一)无固定住处可以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固定住处,否则一律在住处进行。“无固定住处”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前提条件,如何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无固定住处,一是要坚持地域管辖原则。对于以户口所在地为常住地并且有房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然属于“有固定住处”,但对于那些户口不在本地的外来人员也并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在“有固定住处”之外,否则就容易造成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适用对象的扩大化。二是要正确理解“固定”的含义。修改后刑诉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与此对应,在一地连续居住六个月以上时间的住处即为“固定”,公共场所除外。三是对于那些在多地多处有房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其某处房产所在地涉嫌犯罪,应当认为其“有固定住处”。
(二)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可以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一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属于刑法分则第一章规定的由国家安全部门立案侦查的犯罪案件。二是恐怖活动犯罪。我国刑法没有以列举的形式明确恐怖活动犯罪的范围,但“恐怖活动”一词在分则许多罪名中出现,如第一百二十条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第一百二十条之一资助恐怖活动罪、第一百九十一条洗钱罪、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都以恐怖活动或恐怖活动犯罪为基本的构成要素或前提条件。三是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属于刑法分则第八章规定的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案件。特别重大贿赂犯罪,通常是指具有涉案数额较大、有重要社会影响、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等犯罪情节的贿赂犯罪。四是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是指出于侦查工作的需要,不便于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住处执行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共同居住人有共同作案可能或者嫌疑的;二是同案的其他犯罪嫌疑人没有到案的;三是犯罪嫌疑人可能潜逃、串供或者隐匿、毁灭证据、转移赃款赃物的;四是在住处执行不便于采取电子监控等监视居住措施的;五是异地办案、异地用警,需要异地控制的。另外,只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前述三类特别犯罪,并在住处执行有碍侦查的,才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新刑事诉讼法下监视居住的法律要求。监视居住是一种为保证侦查、起诉工作进行的强制措施,由人民检察院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适用情形包括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等特定情况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及案件特殊需要或羁押期满而案件
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律概念,该制度允许被判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暂不收监或改为监外服刑。适用于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的妇女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罪犯。执行过程中,由居住地司法局执行,严格管理监督罪犯。不符合条件或违规的罪犯需及时收监。该制度体现了中
监视居住是否算作刑期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监视居住期间一般不予折抵刑期,但在指定居所进行的监视居住可以折抵刑期。文章还介绍了监视居住的定义、类型、适用范围和条件。
监视居住的相关问题。监视居住是一种强制措施,目的是保证侦查、起诉工作的顺利进行。适用情形包括患有严重疾病的人、怀孕或哺乳妇女等。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无法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的犯罪嫌疑人,也可以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并由相关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