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定,逮捕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逮捕需要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这意味着必须查明的事实必须是构成犯罪的事实,并且已经有一定的证据证明了犯罪事实的存在。如果一个犯罪嫌疑人有多个犯罪行为,只要有证据证明其中一个符合这一条件的要求即可。
其次,逮捕需要满足量刑条件,也就是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逮捕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适用于性质严重的犯罪分子。因此,法律规定只有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才能被逮捕,对于可能判处徒刑以下刑罚或者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适用逮捕。
最后,逮捕需要存在逮捕必要。这一条件主要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方面考虑。具体来说,需要审查案件的性质是否严重或恶劣,以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自身情况和主观恶性的大小。如果已经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等措施足以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就不应该逮捕,而应该采用较轻的强制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个条件是紧密相关的,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适用逮捕。此外,刑事诉讼法还规定,在符合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办法,这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方式是“可以”,而不是“应当”或“必须”,具体是否应当逮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由公、检、法机关来决定。
探监证明格式相关内容。文中介绍了户籍居民到某监狱探望收押人员的证明格式,同时提及了相关刑事知识,包括探监的条件、证件要求以及时间规定。证明中需说明探望人员与收押人员的亲属关系,并承诺遵纪守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能
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逮捕的程序。公安机关在拘留后三日内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将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检察院审查逮捕申请。检察院按照规定的逮捕条件进行审查,并在七天内作出决定。公安机关对检察院的不批捕决定可要求复议或复核。检察院若发现公安侦查活动违法,应
批准逮捕在不同情境和视角下有不同的意义,既不能简单地视为好事还是坏事。对于被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但从法律角度和长远来看是必要的法律程序。检察院批准逮捕后,若满足特定条件,仍然可以取保候审。被批准逮捕后是否能取保候
法院在什么情况下会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在司法实践中,当犯罪嫌疑人存在社会危险性,如逃跑、再次犯罪或干扰司法调查等行为时,法院会作出逮捕决定。而检察院不批准逮捕时,法院通常不会直接逮捕,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证据进行审查判断。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意味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