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逮捕 > 附条件逮捕由哪个机关决定

附条件逮捕由哪个机关决定

时间:2024-07-30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8735

现行附条件逮捕制度的实行

1. 适用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逮捕质量标准》和《关于在审查逮捕工作中适用附条件逮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各地检察机关已开始试行附条件逮捕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原意和附条件逮捕的法律价值层面考虑,以及附条件逮捕制度的试点工作实践,可以肯定该制度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然而,鉴于存在争议和试点中的问题,应认真审视对该制度的质疑,确保其合理、规范地运行,避免侵害人权、以捕代侦、增加羁押率等问题的发生,防止错捕、滥捕。

2. 适用条件

(1) 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指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毒品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嫌疑人。

(2) 证据有所欠缺,但已基本构成犯罪: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一般逮捕要满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和“有逮捕必要”等三个条件,而附条件逮捕与其差别在于认定犯罪的证据标准不一致,即“证据有所欠缺”,但应该达到“基本构成犯罪”的程度。

(3) 认为经过进一步侦查能够取到定罪所必需的证据:指侦查机关已制定明确的侦查方案和计划,但由于刑拘时间短暂,无法获取定罪的关键证据,若给予一定时间即可补充完善证据材料。

3. 法定程序

(1) 必须经检察委员会决议通过:附条件逮捕是在定罪证据有所欠缺的情况下做出的逮捕决定,存在较大逮捕风险,必须由检察委员会审查决定。

(2) 向侦查机关发出《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列明需要查明的事实和需要补充收集、核实的证据,并及时了解补充取证情况。

(3) 对于侦查机关在侦查羁押期限届满时,仍未能取到定罪所必需的充足证据的,应当及时撤销逮捕决定。侦查监督部门要及时督促和监督侦查机关的侦查取证工作。

现行附条件逮捕制度的实务缺陷

现行的附条件逮捕制度在适用和程序上存在一些问题,背离了追求公正与效率的目标,违反了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逮捕的适用条件,可能导致不公正的结果。

(一) 适用范围不全面和准确

目前对于“重大案件”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和明确规定,导致承办人员在审查逮捕案件时凭借个人经验和知识来确定是否适用附条件逮捕制度,同样的案件可能在不同承办人手中得出不同处理结果,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应从犯罪类型、社会危害性和犯罪嫌疑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的严重性等多方面明确“重大案件”的内涵。此外,对于团伙作案、流窜作案案件,在仅抓到部分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如果草率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捕决定,可能会为犯罪分子之间串供、隐匿、毁灭、伪造证据等行为提供温床,对于没有固定住所和职业的犯罪嫌疑人,不捕之后想控制其行动的司法成本将大大提高,一旦释放很难再行抓捕,将来即使证据查实却无法追究犯罪。在特殊时期,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避免社会动荡,可以采取较之一般时期更严厉的控制措施。附条件逮捕制度对于特殊时期的犯罪控制应担当重任。

(二) 缺乏明确的考核机制

附条件逮捕案件的质量应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树立承办人的责任心,提高其业务素质,保障在附条件逮捕后及时指导、督促侦查机关的补充取证,对在侦查羁押期限届满时仍未取得定罪所必需证据提出撤销批准逮捕决定的建议。考核应严格按照附条件逮捕案件的适用范围、程序和侦查指导等内容进行,不能简单以最后是否撤销逮捕决定来判断案件的办理成绩。

(三) 侦查时间过长

附条件逮捕的核心是为侦查人员提供更多的时间进行侦查和证据收集。然而,侦查机关对于附条件逮捕的实施可能导致侦查人员在侦查期间较为怠于搜集证据,等待检方的附条件逮捕决定的作出,背离了该制度的初衷,影响了刑事案件的处理质量和打击犯罪的效果。因此,应从根源上提高侦查人员的素质,确保其准确把握案件的整体情况。

(四) 证明标准不统一

附条件逮捕实施的证明标准为“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已基本构成犯罪”,这是一条相对主观的标准。对于“基本构成犯罪”应作明确的诠释,让承办人员在审查逮捕案件时有据可依,使得该制度的推行更为规范和完善。

(五) 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时间紧张

附条件逮捕案件提交检委会讨论在时间上往往比较困难,由于审查逮捕案件的期限为7天,附条件逮捕案件相对于一般案件更为复杂,案卷较长,承办人在审查案件的同时还要制作《附条件逮捕继续侦查取证意见书》,时间上比较紧张。因此,应对该规定进行斟酌,确保附条件逮捕案件能够及时提交检委会讨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处理刑事拘留37天证据不足的方法

    刑事拘留37天证据不足的处理方法。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证据不足的情况,应立即释放被拘留人或者提请审查批准。同时,根据案件情况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期限有明确规定。对于有犯罪事实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根据逮捕必要性依法逮

  • 强奸罪立案阶段是否可以取保候审

    强奸罪在立案阶段是否可以取保候审的问题。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若符合一定条件,如罪行较轻、有严重疾病、缺乏证据等,可以取保候审。此外,强奸罪的追诉期限根据不同刑罚有所不同,存在追溯时效。被害人应及时报警,以便行使追诉权。

  • 逮捕的认定及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的条件

    逮捕的认定条件及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必须同时满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以及采取取保候审等方法无法防止社会危险性三个条件。被逮捕的人可能会被判刑,建议委托律师进行法律辩护。

  • 逮捕通知书家属未收到的解决方法

    逮捕通知书家属未收到的解决方法。公安机关应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家属,除非存在无法通知的情形,如犯罪嫌疑人信息不真实、无家属或无法取得联系等。一旦这些情形消除,公安机关应立即通知家属。对于监视居住的情况也一样。如家属未收到通知,应在相关通知书中注明

  • 附条件逮捕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 附条件逮捕由哪个机关决定
  • 附条件逮捕是否可以作为侦查手段的补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