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羁押 > 非羁押诉讼的含义是什么

非羁押诉讼的含义是什么

时间:2020-05-25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9019
法律要求,法院应根据犯罪性质、情节、主体和社会危害程度等不同情况,明确对适用非羁押诉讼的案件要坚持“五查五看”,即对犯罪主体、主观方面、适用的刑罚、认定的证据和犯罪的形态依法合理界定适用范围。那么,非羁押诉讼的含义是什么呢?接下来,结合河南省出台的河南非羁押诉讼规定,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提供相关介绍。

非羁押诉讼的含义是什么

一、非羁押诉讼的含义

非羁押诉讼,是指各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依照法律规定和个案具体情况,对罪行较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不采取刑事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审理裁判的诉讼方式。

二、河南非羁押诉讼规定介绍

河南省公安厅关于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实行非羁押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化解社会矛盾,切实保障人权,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规范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非羁押诉讼案件的适用程序,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中的非羁押诉讼,是指我省各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依照法律规定和个案具体情况,对罪行较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不采取刑事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审理裁判的诉讼方式。

第三条适用非羁押诉讼,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积极适用与严格慎重相结合;

(二)保证诉讼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三)惩罚犯罪与化解矛盾相结合;

(四)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

第四条适用非羁押诉讼的对象应当是罪行较轻,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均含缓刑)、管制、单处附加刑或免予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第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情节较轻,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能保证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应当适用非羁押诉讼: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系特殊群体

1、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或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3、盲人、聋哑人或身体不适合羁押的残疾人;

4、严重疾病患者;

5、正在怀孕或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

1、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过当的;

2、犯罪预备、中止或未遂的;

3、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或胁从犯;

4、犯罪后自首或立功的。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酌定从轻处罚情节

1、系初犯、偶犯,且主观恶性较小、积极退赃、有效控制损失或积极赔偿损失的;

2、涉嫌过失犯罪,有效控制损失、防止危害结果继续扩大的;

3、涉嫌因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等案件,犯罪后主动向被害人赔礼道歉、积极赔偿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并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的。

第六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适用非羁押诉讼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所犯罪行经查证属实;

(二)未涉嫌其他重大犯罪;

(三)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有悔罪表现;

(四)其亲友、所在学校、社区、村民委员会等单位或组织具有监管、帮教条件;

(五)没有毁灭、伪造、转移、隐匿证据,干扰证人作证、串供或实施打击报复等行为;

(六)不予羁押不致引发其他社会危险。

第七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非羁押诉讼:

(一)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

(二)涉嫌恐怖活动犯罪的;

(三)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

(四)涉嫌严重暴力犯罪的;

(五)系累犯的;

(六)主观恶性大,无悔罪表现的;

(七)其他不宜适用非羁押诉讼的。

三、非羁押诉讼程序

第八条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发现案件符合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情形,应当在不予羁押的情况下进行侦查。

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发现犯罪嫌疑人虽然符合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之规定,但仍认为有逮捕必要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但应当提供有逮捕必要的相关证据。人民检察院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无逮捕必要的,应当在作出不予批准逮捕决定的同时,向公安机关书面说明理由。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认为无逮捕必要不予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不予羁押的情况下继续侦查。

第九条公安机关对适用非羁押诉讼侦查终结的犯罪嫌疑人,决定向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先移送卷宗。人民检察院不得以犯罪嫌疑人未羁押为由不予受理。

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受理后七日内提出是否同意适用非羁押诉讼的审查意见。同意适用的,通知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传唤至人民检察院,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重新办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手续;认为确有逮捕必要的,由人民检察院依照审查逮捕程序作出逮捕决定。

第十条人民检察院对适用非羁押诉讼审查终结的被告人,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应当先移送卷宗。人民法院不得以被告人未羁押为由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七日内提出是否同意适用非羁押诉讼的审查意见。同意适用的,通知人民检察院将被告人传唤至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重新办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手续;不同意适用的,由人民检察院将被告人传唤至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决定逮捕被告人。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已经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为符合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情形的,可以变更强制措施。

第十二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关于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影响案件正常诉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按法定程序予以刑事拘留、逮捕。

第十三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非羁押诉讼案件应当严格执行本规定。对不应当适用非羁押诉讼,而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或者严重不负责任,违法适用非羁押诉讼,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对因客观原因造成案件不能正常诉讼,承办人无过错的,不追究责任。

第十四条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和人民法院审理的自诉案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非羁押诉讼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本规定由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河南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民事取保候审的申请书范本

    一份民事取保候审的申请书范本,包括申请人和申请事项等详细内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和行政拘留之间的区别,包括法律性质、适用对象、法律依据、适用目的、适用机关和羁押期间等方面的不同。

  • 职务侵占罪的取保候审

    职务侵占罪的取保候审情形与刑事责任。取保候审针对可能判处管制、拘役等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或羁押期满但案件未结的情形。职务侵占罪刑事责任包括侵占数额较大或巨大的公司财物,将面临有期徒刑和可能并处没收财产。公司法责任涉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和

  • 民事案件国家司法救助案办案时效的法律规定

    民事案件国家司法救助案的办案时效法律规定。不同类型案件有不同办理时限,公安治安案件一般不超过30日,但复杂案件可经批准延长。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通常为两个月,对于复杂案件可经上级检察院批准延长。这些规定确保了案件能在合理时间内得

  • 律师申请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

    律师申请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明确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特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并列举了取保候审的具体执行规定和被执行人的义务。同时,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执行机关

  • 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形
  • 犯罪嫌疑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内容
  • 刑事国家赔偿责任主体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