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案件中,口供和笔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都涉及到被告人对犯罪行为的陈述,但其性质和作用有所不同。
口供是刑事被告人对其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所作的口头供述,包括对其他人的揭发检举。在中国,公安、司法机关办理案件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口供只有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一种证据。如果只有口供,没有其他证据支持,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笔录是指将证人、犯罪嫌疑人或目击证人的详细身份和话语记录下来的文字。它是法律行业中的专业术语,用于记录涉及案件的相关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笔录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记录行为,还需要通过同步录音录像的方式来保证其可信性。
为了解决笔录与同步录音录像不同步的技术难题,我国出现了笔录五同步综合录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笔录打字、录音、录像、时间和现场示证五个过程的同步录制在一个界面上。这样一来,通过录音录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准确地记录笔录内容,并提高其可信度。
总之,口供和笔录在刑事案件中有着不同的定义和作用。口供是被告人对犯罪行为的口头陈述,需要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证据使用;而笔录是记录证人或犯罪嫌疑人的详细身份和话语的文字,通过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可以提高其可信度。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发展对于确保刑事案件的公正审判具有重要意义。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处理尸检报告的方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并通知家属到场或记录无法通知的情况。对于查明死因且无需继续保存尸体的,公安机关通知家属领回或经批准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异议的尸检报告,公安机关认为无需保留尸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非法证据指侵犯公民权利,违反法定程序,影响证据可采性的证据。瑕疵证据是在取证过程中存在轻微违规但可进行补正或合理解释的证据。两者判断标准包括侵犯公民权利的程度、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据可采性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关于
派出所录口供一般是不可以改的,除非记载确有遗漏或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侦查人员应当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依法如实记录其口供,并应将讯问笔录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如果确有漏记、错记的内容,可及时予以补充或改正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应当是口头陈述,以笔录的形式加以固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了对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原则,即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对共犯口供的证明力问题,一般认为,共犯口供的性质仍然是口供,共犯不能互为证人,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