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收集 > 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有哪些

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有哪些

时间:2023-12-24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9423

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手段的分类和应用

1. 计算机网络信息库的建立

利用政法专线网络作为基础,建立信息库以获取线索并扩大案源。运用现代化的电脑网络技术储备相关信息和线索,提高工作效率。

2. 手机监测仪的运用

通过手机监测仪确定犯罪嫌疑人和证人的位置,以便准确、及时地控制侦查对象。这种设备主要用于侦查对象和证人故意回避侦查、隐瞒真实位置、企图潜逃或拒绝指证的情况。

3. 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运用

通过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方式固定审讯过程,打消犯罪嫌疑人翻供的心理。一些犯罪嫌疑人在侦查初始阶段如实交代全部罪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于逃避法律惩处的侥幸心理,常常部分或全部推翻原供。通过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可以有效防止嫌疑人翻供,并避免办案人员被诬告。

4. 密摄、密录设备的运用

针对老奸巨猾、死不认账且有重大犯罪的嫌疑人,可以使用密摄、密录设备秘密提取其主要犯罪事实的证明资料,促使其全面交代。

5. 测谎技术的运用

测谎作为一种技术侦查手段,在侦查中具有缩小范围、搜寻证据和辨别犯罪嫌疑人的重要作用。虽然测谎在直接认定案件事实方面缺乏证据能力,但在审查判断证据以及判断证言可信性方面发挥作用。

职务犯罪侦查中技术侦查手段运用的基本原则

1. 程序法定原则

侦查人员或专门实施技术侦查手段的人员是唯一有权使用技术侦查手段的主体。批准使用技术手段的程序必须符合法定要求,包括批准人员的法定身份以及授权书中对使用技术手段的时间、地点、方法和对象的明确规定,不得采用广泛使用的“拉网式”方法。执行技术手段时,只允许侦查人员参与,与案件无关的人员不能随意参与。

2. 合目的性原则

检察机关使用技术手段时,必须以侦查职务犯罪为目的,不能将技术手段用于非侦查犯罪的目的,如权力斗争、人事安排甚至一般性违纪违法行为等。

3. 必要性原则

为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免受不合理侵害,使用技术手段必须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一般情况下,技术手段只针对重罪使用,并且作为最后手段选择,即在其他手段无效时才能采用。执行技术手段时,一旦达到侦查目的,应立即停止使用,超出侦查目的的使用属于过度适用。对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的证据要合理运用,只能在职务犯罪或其他相似重罪中使用,不得将其运用于轻微违法犯罪或不相关的犯罪侦查中。

4. 权利救济原则

在使用技术手段过程中,一旦当事人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不合法侵犯,应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其权利得到救济。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尸检报告不重新鉴定的处理方式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处理尸检报告的方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并通知家属到场或记录无法通知的情况。对于查明死因且无需继续保存尸体的,公安机关通知家属领回或经批准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异议的尸检报告,公安机关认为无需保留尸

  •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非法证据指侵犯公民权利,违反法定程序,影响证据可采性的证据。瑕疵证据是在取证过程中存在轻微违规但可进行补正或合理解释的证据。两者判断标准包括侵犯公民权利的程度、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据可采性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关于

  • 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介绍

    检察院只有在案件进入侦查阶段,对重要犯罪案件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时候,才会监听犯罪嫌疑人的电话。检察院立案后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

  • 挪用公款刑事判决案例分析

      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独立证据,是刑诉法规定的第七种证据,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公安机关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提供又一新的武器和法律保障.随着现实斗争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视听资料在刑事侦查领域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正确理解视听资料的特征,对今后收集、利用

  • 技术性证据审查
  • 技术侦查措施有哪些
  • 技术侦查措施适用范围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