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审查 > 当事人虚假陈述怎么处理

当事人虚假陈述怎么处理

时间:2024-06-05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9581
不管是什么诉讼,双方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审理的时候,对自己所知道的事实,是需要如实陈述的,但是有的当事人为了赢得官司,可能会进行虚假陈述,这是违法的,那么,当事人虚假陈述怎么处理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虚假陈述的法律分析及应对方法

一、虚假陈述的成因

1. 道德诚信缺失

随着实用主义价值观的盛行,一些人将道德诚信置于利益之上,只考虑如何获取他人的财富,而不顾手段是否合法、是否符合道德原则。

2. 趋利避害心理

当事人在诉讼中,如果如实陈述可能会导致失去既得或可得利益,往往会本能地选择虚假陈述,这种心理与缺乏诚信的根本缺失不可等同对待。

3. 书面证据缺失

由于缺乏足以证明案件基本事实的书面证据,当事人的陈述多以口头形式为主,一旦发生纠纷,就为虚假陈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4. 合同条款不完善

一些合同纠纷由于主要条款的缺失或文字表述的歧义,使当事人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进行有利于自己的陈述。

5. 财务手续不完备

一些微型企业老板兼任多个职位,如出纳、总账、保管员、发货员等,他们可能不建账、不记账,或者票据不入账等,一旦发生纠纷,就无法查证,为虚假陈述者提供了机会。

二、应对虚假陈述的方法

1. 强势推进诚信文化建设

通过政府主导、传媒参与等方式,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诚信文化,倡导讲诚信光荣、违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2. 加强小、微型企业的财务管理

行政执法部门可以通过联合执法和能动培训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小、微型企业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日常财务收支行为,避免财务漏洞或瑕疵。

3.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在民商事合同行为中,应加强法律意识,坚持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并提高业务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进行多层审查,防止因不熟悉法律、粗心大意或业务不精而导致内容缺失或用语歧义。

4. 法院加大对虚假陈述者的制裁力度

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故意进行虚假陈述且证据确凿的当事人,不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应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对其处以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同时处以15日以下司法拘留,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如果构成犯罪,还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审理选民资格案件的程序与要求

    民事诉讼法下审理选民资格案件的程序和要求。包括参与审理的相关方,如起诉人、选举委员会代表和有关公民的参与;审判人员需听取各方陈述和辩论,审查选民资格并适用法律作出判决;审理时间需在选举日前完成,确保不影响选举工作;判决需及时送达选举委员会和起诉人,并

  • 刑讯逼供的法律规制

    《刑事诉讼法》对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法律规制。规定对于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包括供述、证言和物证等。同时,也强调了人民检察院在调查核实非法证据收集情况时的职责,包括提出纠正意见和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刑讯逼供行为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刑讯逼供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刑讯逼供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手段强迫其作口供的行为。构成此罪必须满足主体、行为方式、目的和结果等要件。触犯刑讯逼供罪的行为人将受到法律严惩,若导致人员伤残或死亡,将从重处罚。需注意,非法

  • 民事伪证的构成条件

    伪证罪在民事诉讼中的不构成条件,其仅限于刑事诉讼中的特定角色,如证人、鉴定人等。伪证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明知虚假陈述与案件重要性,出于不良目的而为之。法律规定中,伪证行为可能构成其他犯罪,如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等。

  • 被委托人作为证人的法律地位
  • 公安是否能够认定伪造证据
  • 刑讯逼供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