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其原作的有罪供述的自我否定的行为。它包括认型翻供和辩解型翻供两种形式。
认型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全部或部分地推翻原供认的犯罪事实。
辩解型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虽不否认事实,但提出一些足以影响犯罪成立的新辩解,这些辩解事实上已导致原供的改变。
在实践中,有些犯罪行为人在主动投案后,在前一诉讼阶段能如实供述本人的罪行,但在随后的诉讼阶段,由于畏惧刑罚或受到他人不当教唆等原因,思想上又出现反复,推翻原来的供述。对于这种情况,只要其他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证明行为人实施了指控的犯罪行为,就应当对其定罪处罚。
然而,是否能认定行为人为自首存在不同意见。原则上,只要行为人在任一诉讼阶段有推翻原供、拒不承认本人罪行的行为,即不应以自首认定。只有行为人在整个诉讼阶段自始至终如实供述本人罪行的,方可以自首认定。因为行为人只要有一次翻供行为,就表明其并没有悔罪之心,其主观恶性并没有真正消除或减弱,对其从轻处罚的法律基础已经消失。
此外,司法机关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挖掘搜集其他证据来证明行为人犯罪的成立,因此自首的客观效果也不复存在。鉴于行为人先前的供述行为没有保持必要的延续性,其积极效果已被其后的翻供行为所抵销,因此,自然就没有适用自首的余地。若行为人翻供后,司法机关经过侦查没有找到其他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而行为人重新又如实供述的,则仍应认定为自首。
《刑事诉讼法》对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法律规制。规定对于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包括供述、证言和物证等。同时,也强调了人民检察院在调查核实非法证据收集情况时的职责,包括提出纠正意见和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中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该制度在新公司法中虽存在缺陷,但仍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预防和遏制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该制度起源于美国判例,逐渐发展成重要的公司法理论或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在特定情况下否认公司法人人格
刑讯逼供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刑讯逼供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手段强迫其作口供的行为。构成此罪必须满足主体、行为方式、目的和结果等要件。触犯刑讯逼供罪的行为人将受到法律严惩,若导致人员伤残或死亡,将从重处罚。需注意,非法
民事诉讼答辩状的撰写要点及答辩人在具体案例中的答辩意见。答辩状需分清是否属于法院主管,注意管辖、诉讼主体、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等问题。答辩时需围绕原告起诉状中的事实和理由进行,有权否认不利事实并阐述有利事实。案例涉及答辩人与被答辩人之母的感情纠葛和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