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刑事证据种类 > 哪些人不能作为刑事案件的证人,证人不出庭怎么处理

哪些人不能作为刑事案件的证人,证人不出庭怎么处理

时间:2024-05-20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9874
刑事案件的证人一般都会为案件作证,但是有些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那就是即使知道真相也不能出庭作证,那么哪些人不能作为刑事案件的证人,证人不出庭怎么处理,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哪些人不能作为刑事案件的证人,证人不出庭怎么处理”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哪些人不能作为刑事案件的证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然而,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是不能作为刑事案件的证人的。

此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人只能是自然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人民团体,由于它们不能像自然人一样感知案件事实,所以不能成为证人。这些机构和团体无法享有证人的诉讼权利或者承担证人的诉讼义务。

证人必须出庭吗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2条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但是,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是不能作证的。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73条的规定,证人应当根据人民法院的通知出庭作证。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 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 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 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注意事项:

  1. 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聋哑人可以使用其他表达方式作证。
  2. 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3. 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其他证人在询问证人时不得在场。如果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

证人出庭

证人出庭作证是直接、言辞原则的体现,也是正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内在要求。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证人的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的讯问和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然而,在符合以下情形的情况下,经人民法院准许,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

  1. 未成年人;
  2. 庭审期间身患严重疾病或者行动极为不便的;
  3. 其证言对案件的审判不起直接决定作用的;
  4. 有其他特殊原因的。

询问证人

证人到庭后,审判人员应当先核实证人的身份,与当事人以及本案的关系,并告知证人应当如实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应负的法律责任。证人作证前,应当在如实作证的保证书上签名。发问证人时,应当先由申请传唤的一方进行,发问完毕后,对方经审判长准许,也可以发问。审判人员认为必要时,可以询问证人。

询问证人应当遵循以下规则:发问的内容应当与案件的事实相关;不得以诱导方式提问;不得威胁证人;不得损害证人的人格尊严。如果审判长对于向证人发问的内容与本案无关或者发问的方式不当,应当制止。对于控辩双方认为对方发问的内容与本案无关或者发问的方式不当并提出异议的,审判长应当判明情况,予以支持或者驳回。向证人发问应当分别进行,证人不得旁听本案的审理。

如果被告人、证人对同一事实的陈述有矛盾需要对质,公诉人可以建议法庭传唤有关被告人、证人同时到庭对质。当事人和辩护人可以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根据具体情况,审判人员认为可能影响案件事实认定的,应当同意该申请,并宣布延期审理。公诉人应当当庭宣读经人民法院通知而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对证人证言笔录存在疑问、确实需要证人出庭陈述的,公诉人应当要求延期审理,由人民法院再次通知证人到庭提供证言和接受质证。证人出庭作证时,应给予适当的物质补偿,并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诉讼一审庭审流程

    刑事诉讼一审庭审流程,包括开庭审判长的宣布内容、法庭调查的具体程序、法庭辩论、被告人的最后陈述以及合议庭的评议和宣判。庭审流程保证了案件审理的公正、公开,并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各项权利。

  •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特殊地位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刑事诉讼程序规定的内容

    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开庭审判决定和通知、开庭审理的公开性、人民检察院的支持、开庭程序、以及陈述、讯问和发问等方面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查起诉案件后,若明确指控犯罪事实,应决定开庭审判,并遵循一系列诉讼程序,包括通知各方参与人、确定开庭日期、公开审理或不公开

  • 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法律要求与注意事项

    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负责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有至少两名侦查人员在场。对于不同情况下的犯罪嫌疑人,有不同的讯问方式和要求。讯问过程中应制作笔录,并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不允许使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

  •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和种类
  • 刑诉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
  • 尸体登报后几日内无人认领的处理方式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