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刑事证据种类 > 间接证据如何证明构成犯罪

间接证据如何证明构成犯罪

时间:2024-08-15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9950
间接证据的概念是什么呢,间接证据应该遵守怎样的原则呢,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是怎么样的,法律的规定是什么呢。只要你好好阅读接下来文章的有关内容,希望你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你答疑解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间接证据的法律意义和要求

间接证据的定义和含义

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但可以与其他证据相联系,共同证明和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间接证据的划分和遵守原则

根据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对象的关系,间接证据可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在完全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情况下,必须遵守以下几项规则:

1. 客观性原则:用于定案的每一个间接证据都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即必须是客观真实的。

2. 关联性原则: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真实存在客观联系,对证明案件事实有实际意义。

3. 充分性原则:间接证据必须达到能够证明案件全部事实所需要的量。

4. 协调性原则:间接证据之间以及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

5. 完整性原则: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

6. 排他性原则:运用间接证据构成的证明体系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而且是排他的。

运用间接证据的规则

在运用间接证据时,应审查其客观性、相关性和法律性。只有存在客观的、与案件事实有关联且合法的证据才可以采用。

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包括犯罪事件、地点、过程、手段、工具、后果、目的、动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等方面的证据。

在构建间接证据的证明体系时,必须确保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以及间接证据之间的协调一致,排除任何矛盾。如果存在矛盾,必须经过合理的排除。

间接证据的证明体系必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确凿无疑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法中的伪证罪

    我国刑法中的伪证罪,详细阐述了证人、鉴定人等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等行为将面临的法律处罚。同时,也介绍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相关罪行,强调只有在故意伪造证据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无意失实不属于伪造证据的范畴。

  •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特殊地位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和种类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种类与特点。刑事直接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等。其特点在于与案件证明关系直接,收集审查困难,易假失真。

  • 刑诉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

    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证据的法律性指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获得的事实材料才具有证据资格,也称为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法律性主要表现在证据种类的法定性、收集证据的主体和权限的明确性,以及收集、查证、质证和认证过程的规范性。法律的这一特性

  • 尸体登报后几日内无人认领的处理方式
  • 伪证罪的认定及界限
  • 证明无违法行为的样本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