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1999)》,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遇到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行为。
然而,《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1)》对债务重组的范围进行了修订,将其定义为债权人同意债务人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修改债务条件的行为。修订后的债务重组与原定义存在显著差异:首先,不再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作为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其次,新准则中的债务重组不仅包括债权人让步的情况,还包括债权人未让步的情况。
债务重组可以减少债务人的负债总额,从而降低其资产负债率。然而,这种降低并不是正常偿债的结果,而是因为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协议或法院裁决,分担了债务人的一部分经济负担。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偿债能力的增强,因为债务重组并没有增加债务人的资产总额,也没有增加资产的变现能力。
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债务人可以获得两种收益:债务重组收益和资产处理收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
由此可见,债务重组过程中,债务人并不确认重组收益,因此债务重组并没有改善债务人的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经营管理等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根本因素。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可以通过修改债务条件来减轻债务人的未来财务负担,例如减少债务本金和利息。负债是企业的未来经济负担,减少债务本金和利息意味着减轻了债务人未来的经济负担,降低了企业未来的财务费用,从而降低资产使用成本。
债务重组可导致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变化,影响未来利益分配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可能会导致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的虚增。由于债务重组可以采取将债权转换为产权的方式进行,这个过程只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转换,并没有实际新增企业资产,而财务困境中的债务人正迫切需要新资产的注入。负债转化为所有者权益导致企业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增加,改变了债务人原有的所有者权益结构,将影响企业未来的利益分配关系,因此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转换应征得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的同意。
债务重组可以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债务人可以利用闲置的资产来抵债,尤其是那些正好是债权人需要的非现金资产,从而实现资产重组,提高资产利用率。
法律咨询合同的印花税问题。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法律咨询合同不在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内,因此无需为法律咨询合同支付额外的印花税。当事人在签订法律咨询合同时,无需考虑印花税的支付问题。
法院系统为提高案件结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发放债权凭证的方式结案,确立再申请执行制度,并督促被执行人及时履行债务,以保护当事人权益。浙江法院系统实践债权凭证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被收购公司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按评估价格冲减固定资产,购买法下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资产差异的来源。文章还通过A公司与B公司的案例,详细说明了会计处理的步骤。折旧的会计处理在并购企业的固定资产处理中非常重要,需参考平时的折旧做账经验,但又不完全
如何认定逃避追缴欠税行为。首先确认欠税事实的存在,要考虑是否超过法定期限及欠税原因。其次,要看行为人是否有实际的逃避行为,如转移财产和隐匿财产。最后,犯罪目的是导致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税。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逃避追缴欠税罪的主体,即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